斯特拉福的文法学校“爱德华六世国王新学校”里的亨特老师是个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刻板坚硬,一本正经,他性格诙谐,谈吐幽默,知识面广,与学生相处的非常友好。更难得的是,他还经常组织一些讲演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天分,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这天,他安排学生排演普劳图斯的剧本《孪生兄弟》,安排好人选后,他心里还略有点不安,这个剧目将在不久后的学校庆祝活动上演出,到时会有许多社会名流和家长们来参加,如果演好了,那不用说;如果演砸了,那可是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的。而这次担任主角之一的威廉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表演,安排他时,亨特老师颇为犹豫了一番,但看到他高高的额头,聪慧的眼睛,跃跃欲试的表情,想到他一向出众的写作练习,他又不忍心拒绝。——那么就看他今天的表现了,如果不行,还来得及另找别人。亨特老师想着。
表演是在教室里举行的,其他同学坐在四周,专心致志地观看,不知为什么,亨特老师的心一直安定不下来,他显得比平日里严肃,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七八岁的威廉。但他一开始表演,亨特老师就放心了。不但放心了,他还感到说不出的惊讶和高兴,他根本没想到,这个平时爱独自思考、不太合群的孩子有着这样的艺术才能。威廉演得非常认真,有板有眼,一丝不苟,从他的表现上看,他一定为这次表演做了充分的准备。更让亨特老师意外的是,小威廉在戏剧表演中的嗓音与平时简直判若两人,今天的他发音响亮,就像铜锣相撞一样,吐字清楚,一个个音节把握得相当准确,那声音时而深沉,时而清越,引得听众如痴如醉,那些平时在这样的场合总爱指手画脚、交头接耳的学生今天也一反常态,他们仿佛也被威廉的卓越表演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个个侧着耳朵,显得那样专注,那样痴迷。亨特老师紧绷着脸逐渐放松了,一丝掩饰不住的笑意堆在了脸上。这个孩子似乎就是为戏剧而生的啊,我还没有见过有这样表演天赋的人。他心里甜蜜地想着。
学校庆祝活动上的表演自然不用说,威廉仍然担任他的角色,这一次,他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比上次表演得还精彩,赢得了与会者长时间的掌声,表演完了,大家还在互相打听他的名字,他的身份,亨特老师兴奋地脸都发光了。
演出结束后,亨特老师特意留下威廉,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表演得很好,想不到你不但文章写得很好,还会演戏。”小威廉羞涩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对老师陈述了他的经历:他性格活泼,好奇,他喜欢市郊的大自然,喜欢从乡亲们那里打听各种事情,他知道的许多关于花草树木的知识,就是从乡亲们那儿学到的。他最喜欢听好听的故事,那样故事扯着他的幻想到处游荡,在幻想里,有森林里的仙王、仙后,他们俩喜欢打打闹闹,他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小精灵,其中有一个调皮的精灵叫杰克,他经常沉迷到发生在古堡里的历史传说和骑士故事里,那里有亚登森林,侠盗罗宾汉就在那里面劫富济贫。除了听这些津津有味的故事,他最钟情的就是看戏了,那年,他五岁,有一个剧团来到斯特拉福,他那个担任市长的父亲,热情地接待了剧团,还同意剧团在市城演戏,这在斯特拉福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演出是在圣十字互济会教学举行的,剧团早已为官员们准备好了舒适的座位,安排在最好的位置。那天下午,父亲带着母亲和威廉,穿戴得整整齐齐,来到教学看戏,他坐在父亲的身边,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出,他完全被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吸引住了,散戏之后,他也不知道是怎样跟着父母回家的,脑子里满是舞台上演出的情景,这次看戏,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戏剧的种子。
自从五岁那年看过一场戏后,他就喜欢上了戏剧,老想看戏,这几年,差不多每年都有剧团来斯特拉福演出,他每次都看,一场不落。他还和剧团的一个演女角的男孩子交了朋友。出于好奇,他让那个孩子教他念台词,做动作,学多了,有时真想自己能上台试一试,老师让他演戏,正好给了他这个机会。
亨特老师听完他的叙述,被深深打动了,他激动地望着这个聪明的孩子,深情地说:“孩子,坚持你所爱吧,你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的。”
亨特老师预料不错,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小威廉在戏剧路上会走那么远,会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他写成了《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等几十种传世名作,他的名字威廉世人不太清楚,但莎士比亚的大名不论是那个时代还是今天都成为一个众人仰首才能看到的高峰。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出身于英国中部一富裕市民家庭,二十一岁去伦敦谋生。他在剧院当过演员,后来写剧本。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英国由封建制度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的新矛盾,塑造了一系列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一生共写了三十七个剧本(包括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两首叙事长诗。
[作品举隅]
十四行诗(一五)
当我默察一切活泼泼的生机
保持它们的芳菲都不过一瞬,
宇宙的舞台只搬弄一些把戏
被上苍的星宿在冥冥中牵引;
当我发觉人和草木一样蕃衍,
任同一的天把他鼓励和阻挠,
少壮时欣欣向荣,盛极又必反,
繁华和璀璨都被从记忆抹掉;
于是这一切奄忽浮生的征候
便把妙龄的你在我眼前呈列,
眼见残暴的时光与腐朽同谋,
要把你青春的白昼化作黑夜;
为了你的爱我将和时光争持:
他摧折你,我要把你重新接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