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的叹息——《暂坐》读后感

我发现一个问题:自己的业余爱好非读即写,都是近距离的用眼。春节后眼部不适,于是阅读开始成为了稀缺的东西。但如今的生活咋能减少信息的更新呢?为了健康用眼,强制自己连续看书的时长不能超过20分钟,我甚至用上了厨房烹饪用的计时器。同时我开始在一天中的早中晚不同时段,尝试同步阅读3本以上的书。其中贾平凹的《暂坐》便是其一。经过断断续续两周的阅读,随着我合上书页的是一声莫名的叹息。
少年时看过贾平凹的一篇散文,讲述的是一位下乡知青在乡村当放映员的经历。通篇沁润着质朴的田园气息,焕发出中国巨变前夕青年人的勃勃生机,充满希望和清新。
青年时看过他那本《废都》,捏造了持才放狂的庄之蝶,陈述着靡靡纵欲的尘世,毫无主见地把浮躁的社会空洞的放大。更是开创了“此处省去若干字”的古龙式的色情记叙手法。字里行间透着颓丧,龌龊,真的就像书里描绘的“厕所墙上的污渍”,其实啥也不是,却非想要象征着什么。
而《暂坐》的撰写,作者还是展示出比较深厚的文学功力:每一段情节展开前的场景描写,笔触细腻,刻画出西京鲜活、真实的生活场景。新颖的运用旅居西京的俄罗斯姑娘伊娃作为漫游镜头,以暂坐茶庄为舞台,把海若、陆以可等一众单身女性,通过救助夏自花、帮助应丽后讨债等并不繁复的活动线索串联起来,并逐一生动的描绘出来。当然书里还是少不了作者本尊的映射人物,一位才华横溢、蝶舞花间,但已然显露暮气的男一号——作家兼书画家羿光。
书里十余位都市女性对姊妹夏自花及其母子的无私关爱,充满温情;海若、严念初、应丽后劳而无功的讨债,心酸怅然……无一不凸显出都市单身女性这一特殊群体,在这纷繁世间相互依偎的真挚情谊与奔波抗争的无奈纠结。这是《暂坐》这本书,值得记忆的可贵之处。
然而书中的人物仍然被设置在一个晦涩的基本环境中。海若茶庄的生意仰仗着贿赂市委书记的齐老板、秘书,充当着掮客中转站;陆以可的公司靠围猎关系争取LED广告位;应丽后虽是小资的食利阶层,却因贪心痛失巨款;夏自花出身名模却委身为小三,抑郁而终;辛起一心攀附,却被港商玩弄,家破人散,连小三都没当上;司一楠、徐栖虽是安稳,却是不可告人的 LES…….
故事的结局也凄凉残缺,美丽的夏自花久治不愈病故、应丽后追债不成倒贴十几万、颇有才艺的冯迎遭遇空难、海若因参与行贿被纪委传唤…..偏偏临了,煤气罐泄漏炸了茶庄。随即这一众号称“西京十一玉”的姊妹,便如树倒猢狲散,一切又没入书中那永不消散的浓浓雾霾之中。
男一号羿光则是作为一众女流精神支柱的存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西京久负盛名、还怜香惜玉,在暂坐茶楼这脂粉堆里左右逢源,颇有些宝玉般风流倜傥的意味。可是落笔成金的他,终究也对女主人翁们遭遇的颓势于事无补,只能写写吊唁挽联、远赴异国奔丧。其实书中对他最生动的刻画莫过于那场未遂的风流:附弄风雅却有心无力、只得跪舔洋牝……
一本《暂坐》读罢,只能换得我一声莫名的叹息。看茶庄的一群女流悲欢离合,不过又是一场风吹雨打花落去的琐事。聚合满卷琐屑的,充其量是海若式绵薄的义气,而她们那懵懂信仰的象征——那位活佛,却至终章都未能登场。
我叹息的是这位大名鼎鼎的、身居省作协主席的作者,还是醉心于临摹花草风月,似乎忘了为咱们的艰难崛起摇旗助威,完全忘记了如今几乎无人耕耘、几近贫瘠的中国文坛。在那里,有的只是温室里、肥堆中的矫揉造作、脆弱不堪的花卉莠草。
我叹息,当世的文人墨客,心中再无丘壑,路途只顾平凹。
所幸,书中美丑还能辨晰,不至于没了规矩成了方方。

左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莫名的叹息——《暂坐》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