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

很久都未再写过读后感、观后感。今天,又一次看完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我想为此写点什么。写什么呢?不知道,写能想到的吧,随笔记下。至于为什么想写,是因为我觉得这是我心目中堪称完美的作品,我要深刻地记忆,留存脑海。

脑海中的一些想法是一团模糊的东西,唯有白纸黑字的记录下来才能理清头绪。好,开始吧。

怎样才能接触到一个东西呢?特别是在现如今的网络时代,有一个词叫——信息茧房——十分准确地概括出一种困境——我们如何打破这个“茧房”去接触新鲜的的东西,而非囿于一隅?每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环境中,去上班、上学、旅游等等,或是通过网上冲浪,吸取新闻。现代人知识的接触面划为两个方面,一来自现实生活,一来自信息网络。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互相说话、交流,信息通过语言传播。比如,朋友给我推荐一部好看的美剧,嗯,我知道了这么一部美剧,然后便去看。在网络中,信息爆炸带来雪花般的资讯,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找什么,需求什么,只是根据大数据的推荐获取,或是突发奇想地在搜索框中搜索,或是在各个细分的APP了解感兴趣的知识,如:书籍小组,电影小组……我们的接触面因此扩宽。

第一次接触到《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在几年前,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好像是在看电影时发现了这部影片——那段事件刚好对莱昂纳多有兴趣,把他参演的大多数影片都看了遍,《血钻》,《荒野猎人》,《华尔街之狼》……分类里出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我点进去观看。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备受震撼,我的世界的夜空中出现了一颗星星。一时间各种形容词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而非具体的话语:华丽,梦幻,高雅,现实,纸醉金迷,哀伤……它讲了一个不算复杂的故事。

如今想来,这部影片能引人共情的一个原因是:它的情节具有某种类似于网络小说的爽感——盖茨比年轻时因为没钱失去了黛西,如今他有钱了,一栋豪宅与黛西家隔湖而立,逆袭归来。这样的剧情安排够爽,暗爽。看上去似乎就是个老套剧情。倘若因此就匆匆下评判说不过如此,那也太小看这部作品了,私以为,这也是为什么它难以被超越的原因。

这样的立意、主题,非常标杆。首先,时代背景选定在美国一战后的战后繁荣,这段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此一次。美国作为一战的赢家,经济腾飞,举国上下一片昌盛,到处都是一副蒸蒸日上的情形,所有的人都会相信未来更美好,还有更好的日子在未来!而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菲兹杰拉德写的人物,不是什么小角色,而是上流社会,贵族,老钱,新钱。这类为常人所不了解的角度具有神秘的吸引力。多说一句,曹雪芹的《红楼梦》也是如此。

电影版《了不起的盖茨比》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更为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繁荣,当真如梦一般美好、漂亮、充满希望。在看过电影后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便去找了小说来看。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尼克——作为讲诉者展开描写,通过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写其他人。这又给了我某种认知,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我“可以是整部小说的主角,所有的都围绕我展开进行,也可以简单的作为一个观察者,去写别人。除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也是这种手法。

从最开始看莱昂纳多,到电影,再到小说,这是我找到的一条线索。看过小说后,我又了解了菲兹杰拉德其人,又看了他、包括那个时代的其它小说。

在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也提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可见,认同度还是很高的。

我最为喜欢的还有电影版里的一首歌《Young And Beautiful》,我听了许多遍。

在此,我也不想写过多,也不想去介绍它的剧情,它的人物,它的思想。就当是一种推荐,我认为它是不错的作品,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推荐给你!

这,是一个时间锚点。我看了三遍《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版和小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