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被讨厌的勇气》

一口气读完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书中的许多观点,彻底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读来犹如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没想到枯燥的心理学还可以以这样有趣的方式呈现在我的面前。

我们中的许多人,就像书中的青年人一样,生活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烦恼丛生,哲人的许多观点,初听下来似乎都是悖论,但是听哲人娓娓道来,最后终于大彻大悟,不得不佩服他的功力深厚,见解独到。

第一:关于“原因论”和“目的论”

书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哲人说到那个因为老是脸红而恋爱受阻的姑娘,她一见到暗恋的男友就脸红,为此,她找到哲人,希望他能治愈自己脸红的毛病,她说只要自己脸不红了,就可以对男友告白了,哲人说,我能治好你的脸红,但我坚决不给你治,你把脸红当作了原因,把不敢表白当成了结果,这就是原因论,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你就是不想和男友谈恋爱,才把脸红当作借口,治好了脸红,你还会有别的理由,总之就是不想和男友谈恋爱,如果真的想谈,脸红根本不是问题,姑娘终于明白自己烦恼的症结所在,后来姑娘和朋友一起约男友出去,再后来,她再没来找过哲人,这就是目的论,以这样的观点考虑问题,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所有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就是阿德勒提倡的“目的论”。

第二:认同感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言行或所思所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希望别人不讨厌我们,其实要做到让所有人喜欢那是不可能的,你越是努力地讨好所有的人,最后必定失去自我,一旦你达不到别人的要求,肯定会得罪人,所有的努力也会前功尽弃,既为难了自己,也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任何时候不要刻意的去讨好任何人,我就是我,无论我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无须得到别人的认可。

获得幸福的本身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就会轻松许多。

做自己想做的,不要过于在乎他人的看法,

第三:就是课题分离

分清我和他人的界限,我就是我,我怎样做怎样想都与你无关,比如,年轻的父母都为辅导孩子们的作业而苦恼万分,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让我们先来分清写作业是谁的任务?到底是孩子的还是家长的?想清楚了,这个困难就能迎刃而解,孩子的作业就让他自己去解决,她写不写,是她自己的事,当然这样说,并不代表父母对孩子就可以不管不问了,作为父母,应该既不侵入孩子的边界,又站在孩子伸手就能够得着的地方,这样当孩子需要寻求你的帮助的时候,你能够及时伸出援手,至于孩子不向你求助的时候,你就不必去帮助他,这就是,你把马牵到河边,至于马喝不喝水,那就看他自己的意愿,至于孩子愿不愿意向你求助,那是他自己的事;怎样让孩子信任自己,怎样做到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向父母求助,那才是你需要考虑的。

第四:人永远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就像世界地图,每个国家制作的地图,都是把自己的国家放在中间,把世界制作成一个平面,每个国家的人看着其他国家的地图,都会感觉别扭,但是当你看地球仪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哪个国家都可以是中心,哪个国家也都可以不是中心,这样的球体才是世界真实的样子,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也要避免这样平面的关系,而要认识到你与别人的关系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

第五:阿德勒的另一个观点是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之源

如果你获得了金钱的自由而仍然不幸福,原因可能是什么呢?不用说肯定是糟糕的人际关系,没有爱人,没有知己,甚至被大家所厌恶,这些都是人生的大不幸,这时候,就需要,让他人对自己产生信赖,把他人看作伙伴而不是敌人,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有多少人为别人的幸福而真心感到高兴呢,如果把自己与他人看作是一个共同体而不是竞争对手,当别人取得进步的时候,肯定会真心的为对方感到高兴。

第六:总之,人际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关系,我们身处其中,会感到错综复杂,当你无法从其中抽离的时候,不免学习一下亚历山大的做法,这就是著名的,“格尔迪奥斯”绳结的故事,相传,迪奥斯绳结系得非常结实,传说如果谁能够徒手解开,谁就可以坐上王位,许多人前去尝试,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解开,最后,亚历山大走上前,抽出宝剑,挥剑就把绳结砍断了,从此,亚历山大就当上了皇帝,也许有的人会说,亚历山大破坏了规则,但亚历山大说,我们要靠结果取胜,不能靠传说,当我们所处的人际关系过于复杂的时候,也可以向亚历山大学习,把复杂的人际关系挥剑斩断,只与与自己互相理解的人交往就足够了,因为无论你怎么努力,总有人不喜欢你!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作者
月光晒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被讨厌的勇气》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