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寿平 草书:李白《赠汪伦》
【释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款识】董寿平。
【注释】汪伦:桃花潭附近居民。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简析】
汪伦,安徽省泾县贾村人,性格豪放,善饮酒。
天宝十三年(754),李白漫游皖南泾县桃花潭,受到汪伦的热情款待,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为答谢汪伦的盛情,临别之际,李白作了这首诗以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乘坐着小船正要离开,忽然听到岸边传来一阵阵踏歌声,(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唱方式,歌者手拉手,两脚踏地作为节拍边走边唱。),原来是汪伦和村民们手拉着手,边走边唱地来为李白送行。这种朴实、欢快的送别场面是其他送别诗中所看不到的。从这热情洋溢的气氛中,我们不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诗人与汪伦相互间的亲密关系,而且也能体会到他们相互之间的深刻了解。李白性格飘逸豪放,汪伦及村民们的踏歌相送也堪称浪漫犷达,这样的送别方式一反一般送别哀愁、忧郁、依依不舍的缠绵场面,正合诗人性格,因而也就足见汪伦对诗人的知心之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种夸张的就近取喻,表面看来似乎是信手拈来的,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作比,就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令人感到形象可感,增加了诗的亲切感。另外,李白还很善于把握受赠者的审美心理和艺术趣味。汪伦是一个普通的村民,赠给他的诗,李白就采用了通俗易懂、清新活泼而富于民歌色彩的语言。宋代杨齐贤在《李太白文集》注中介绍说:到宋时,汪伦的子孙还珍重地保存着这首赠诗。由此可知此诗价值之一斑了。
另欣赏:顿立夫 刘艺 刘炳森 任政 苏局仙 赵朴初
顿立夫 篆书:李白《赠汪伦》
【款识】李白诗赠汪伦。立夫顿群时年七十九。
刘艺 草书:李白《赠汪伦》
【款识】李白忆汪伦。乙亥新正,实子刘艺。
刘炳森 行草:李白《赠汪伦》
【款识】李太白诗一首,刘炳森。
任政 行书:李白《赠汪伦》
【款识】李白赠汪伦一首,庚申初夏,兰斋任政。
苏局仙 行书:李白《赠汪伦》
【款识】中华同志正,百一岁苏局仙。
赵朴初 行书:李白《赠汪伦》
【款识】一九六三年二月,书李白诗。赵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