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适 行书:王绩《醉后》

苏适 行书:王绩《醉后》

【释文】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款识】唐王绩诗。岁在乙酉春,苏适。

【注释】醉后:王绩喝了酒以后写此诗。阮(音:ruǎn)籍:三国时魏国末期人,很有文才,好喝酒。醒时少:阮籍经常整天喝的醉醺醺的。“阮籍醒时少”含有一段史话:魏国末期,司马昭父子势力很大,把持朝政,并进一步网络人才,积蓄势力,准备篡夺皇位,建立晋国。他们很注意有才能人员的动向,并利用他们为官,不效劳者就治罪,甚至杀头。阮籍对此极为反感,虽然不得已接受了官职,却不出力,可又不能明目张胆的对抗,就经常喝酒,喝得成天家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有人建议杀掉他,司马昭父子觉得他名气很大,杀掉影响不好。他虽然不做事,但也没有大的危害,就没有怎么样他。陶潜:陶渊明,东晋末期人,诗人、文学家,好喝酒。醉日多:经常喝酒。“陶潜醉日多”也有一段史话:晋国末期,地方势力不断发生骚乱、兵变。最后,刘裕取得胜利,废掉晋国皇帝,建立了南朝时的宋政权。陶潜胸怀报国之志,但只当了县尉之类的小官。由于他不满意当时的混乱局面,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还乡,经常同乡亲们一起饮酒,过着田间劳动,写诗作赋的愉快生活。百年:一生。何足度:如何度过,如何生活。乘兴:借喝酒的兴致。长歌:写诗作赋,欢乐。

【简析】

王绩生活在隋朝末年、唐朝初期。在隋朝时,看不贯隋炀帝的腐败政权,郁郁不得志,弃官还乡。入唐后,仍然认为自己大才小用,又辞官还乡,过着写诗作赋的生活,以酒消愁,自找其乐。

王绩认为自己生活的背景,对时局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才能和嗜好与阮籍、陶潜相似,就以阮籍、陶潜作比写了此诗。通过对阮籍、陶潜形象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自己的处世态度……

此诗取材别致,风趣,比喻也与众不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苏适 行书:王绩《醉后》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