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匹黑色的骡子,它的力气是那么大,脾气是那么倔。它辛辛苦苦地为我们家拉车,耕地,打场,但不论怎样的劳作都改变不了它油亮的肤色。在忽然降临的那一天,它被卖给了很远的一个村子的人。在它被牵走的时候,我站在门前,看着它矫健的身子温顺地随着一根细长的绳子逐渐离去,内心充满了不舍。我希望它能回头看一眼它生活了好几年的地方,但它一直低着头,就像一个生气的孩子,沉闷地消失在村头的拐弯处。我希望它能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在突然的某一刻跑回来,喘着粗气出现在我的面前,但那样的奇迹却始终没有发生。
2.学校唯一的办公室被窃了。小偷拿走了几瓶墨水、几枝钢笔和一沓教案本。我不知道老师是根据什么怀疑到我那个留了几级的同学身上的,我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会把那项任务交给一向与他关系一般的我:“你就说没有本子了,让他送你一本。”第二天,他记着约定,把本子给了我,是一本崭新的教案本。看着他被老师唤去的佝偻的身影,我很内疚,仿佛所有的坏事都是我做的。
3.邻居叔叔在他家玉米地边的田埂上洒了许多农药,把另一家的牛给毒死了。叔叔理所当然地给人家赔了一头牛。我总觉得这中间有什么不是特别合理的因素,但我又说不出来。真的,在我的理解中,那片我所熟悉的乡村有着许多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逻辑,你无法追究,也无法探寻。但每次你碰到的时候,你感受到的,只是圆润,而恰恰因为这种圆润的存在,那些不时冒出的荆棘便少了它本有的尖利。
4.老师让我们背词语解释,这当然是应该的。一百多个解释,撇开笔记,我们不但能把每一个词语的意思背出来,而且顺序也丝毫不乱。可等到考试的时候,却只考了其中的一两个。有同学很是不解,就问老师。老师愤怒地说:“你爹妈每天睡在一起,不也才生了一个你吗?”该同学表示赞同之后灰溜溜地坐下了。从此,再也没有人问老师类似的问题了。
5.那个心型的果核就那么被珍而重之地放在我们家里最重要的一个柜子里,每次拿出来放在阳光下,都会看到它身上流荡着的紫色的光晕。显得高贵,显得神秘。不知道那是什么果核,更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问祖母,祖母只晓得已经存在许多年了,是祖父偶尔的机会吃过的,至于叫什么,她也说不上。直到若干年后,我才知道那是桂圆的果核。是我的祖父一生只吃过一次、我的祖母从来不曾见过的桂圆的果核。
6.你说,是什么呼唤着大雁成群地向南飞呢?是它们的妈妈吗?因为怕自己的孩子在北方受冻,所以叫它们到温暖的南方去。那么,隔了这么远的地方,它是用什么方式呼唤的呢?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躺在炕上试验了半个晚上,脖子都扭了,可怎么也望不到月亮;而且一低头,就碰到苇席了,鼻子都撞痛了。那个叫李白的人睡觉的床,一定是特制的,不然,怎么既可以做到“举头”,又可以做到“低头”呢?而且,而且,而且他难道睡在露天吗?
8.快考试了,跑到校门外的操场,看到高年级的几个同学神秘兮兮地凑在一起,嘴里大声地喊着什么。走过去,扒开衣服,透过人缝,只见他们围着一本平铺在地上的书,那书页上一只黑色的蚂蚁正在惊慌地跑来跑去,每当它要跑出书页的时候,又被居心叵测的手拦了回来。看到它不停地乱闯,其中一个同学将它捡起来,失望地说:“这一页没有,下一页吧。”于是,可怜的蚂蚁又被放到了翻过来的书页上。问那样“世事洞明”的,原来他们认为蚂蚁倘若停留在哪道题上不动,考试就要考那道题了。
9.绿色是蚂蚱的保护色,只要它不动,有时很难看到它。但一方面,它偏偏很好动;另一方面,我的眼睛足够亮。所以,总能发现它的踪迹。那些个头小的,当然不会放在眼里。那些身材庞大的,就抓来。然后将它两个强健的后肢用左右手捏住了,不停地颠簸它的身子。嘴里还念念有词。它的后肢一点儿也不柔软,颠着颠着就断了。断了后肢的蚂蚱掉到了地上,心有余悸地回头望一眼,便一瘸一拐地钻到了草丛里,再也没有了原先的迅捷。我的手里还捏着它的一部分身体呢。我想还给它,但我知道这不可能。蚂蚱呀,你还能长出同样的后肢来吗?
10.“地道战,嗨,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银幕上的战士们在唱着雄壮的歌。埋伏千百万人,那要多么深多么长的地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