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作:走出自我围困的边界有多难? -《土拨鼠日》

这是西那的第30篇原创文章

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句话, 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

这让我想到了一部电影叫《土拨鼠日》,对工作感到厌倦的气象播报员菲尔被派到一个叫普苏塔尼的小镇上播报当地的土拨鼠日庆典,却不料,当他次日在旅馆醒来时,却进入单曲循环的同一天,好像被时间施咒,永远停留在土拨鼠日这一天,每天遇到同样的人,说同样的话。

他痛苦、反抗、狂躁、愤怒,甚至想到自杀,但都无济于事,最终他学会用改变自我去迎接一成不变的生活,并用热情和真诚去关心身边的人。于是,在某一天清晨醒来时,他终于打破时间的魔咒,不仅赢得镇上人的关注和尊重,也收获了浪漫的爱情。

大多数时候,同样的思维和心态常常让我们陷入自我的困境,不愿妥协和改变,困犹斗兽,思维模式的定型让我们不断重复同样的经历,遇到同样的人,只是换了外表和衣壳。

直到,在不断与自我抗争之后,总有那么几个醍醐灌顶的瞬间,开始自我解围,开始扩展意识的边界,走出深井的困顿,一切改变如柳暗花明又一村。

于我而言,也同样经历这样的困局,在写作这件事上,总是容易陷入自己思维困境,毫无章法的情绪表达,而这种思维的形成,大概与小时候养成的华而不实的写作的习惯有着巨大的影响。

1

思维觉力,敢于破自我的困局

小时候,为了积累丰富的词汇,老师教我们多摘抄好词好句,或者那些睿智的名人名言,初始,发现真的是很好用,作文总是能因此而获得高分,于是,就养成了不重思想、作章法和逻辑结构,而只注重华丽语言的堆砌,写着写着,文字的表达有时候就变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意识流的倾泻,急涌又瞬间覆灭。

如果说语言只是外衣,那么,思想和观点就是内在的光芒,而如果你外表再光鲜亮丽,内里是混乱的、空洞的、贫乏的,大抵也就是一种给人一眼惊艳而之后再也无更多可回味的东西。

这样的过程,一度形成我浮躁又虚荣的心性,我停留在思考的外围乔装打扮,却忽略对事物内在逻辑与思维的深度探索。

有一句话说,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最后就变成人生的惯性反应,也或许最后形成叫人生观的东西。它的坚固会影响和触及到你行为始发的任何一个层面。

而痛苦的意识和觉知,是破局思维模式的开始,是击打自我混沌区间的开始,也是学会碰撞和连接这个世界的开始。从自我出发到触碰外界,然后再次回归修正。

就像章子怡在《一代宗师》中饰演的宫二,在冰天雪地的梅花树下练宫家六十四手时,多么的自我愉悦,可是,当她要开始面对乱世动荡与颠沛流离时,需要为父报仇时,她还是经历一个“见自己、见天地和见众生”的痛苦蜕变的过程。

2

内里练功 需要沉默的专注力和持久力

说实话,写这篇文章时,我已经纠结了三个小时了,我又开始思维变得混乱,我到底要表达什么。而此时,我只想说,对于而言,我在写作的路上进进退退,停停走走,好像无谓又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结。

它向我揭示了,如果我真的热爱这件事,除了热情,还需要持久力,需要敢于勇敢探索意识底层黑暗的过程,在那里带进光。

记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小说家》中提到,写作这件事,需要人好的身体素质、思维体力以及心灵的坚韧度。

他说写作写小说,需要尽可能在前期让身体穿越更多的故事,邂逅大量的文章,积累足够多的素材, 然后养成事无巨细、仔细观察眼前看到的事物和现象的习惯,储存在大脑的档案柜里,这个过程需要避免作为一个及时得出结论的评论家和媒体人,而是保持原汁原味的形态。

要成为一个写作会讲故事的,还要敢于下降到意识的底层去,深入心灵黑暗的底部去,从 那片地下的黑暗中寻觅自己需要的东西,带着它返回意识的上层领域,并且转换成文章这种具备形体和意义的东西,在那片黑暗之中,没有路标和地图,有时候,会充满危险、甚至有时会迷失,集体无意识和个体无意识混作一团,太古与现代融为一体。

想同那种黑暗的深厚之力对抗,就需要沉默的专注力和永不气馁的持久力,在某种程度上被牢牢地制度化的意识以及维持这种资质必不可少的体力。

这也体现在村上春树数十年如一日的自律作息习惯和制度化般的信念和意识。

美国作家斯蒂芬在写《写作这回事》说道,不写作才是他的工作,在写作中他感受到了像在游乐场的狂喜与快乐。

他的建议是,要进入作家的国度,第一戒律就是多读多写,他倡导刻苦的阅读和写作模式,每天4-6个小时,要有关上门的觉心,每天雷打不动的写作时间,直到有一天缪斯一定会发现你,而且写作如同装下水道和开大卡车一样,要写你了解和熟悉的事。

两大作家都是如此的自律又刻苦的习惯,在向我们展现着写作的奇迹。

当我意识到这里的时候,我在观察我自己,是否具备一位写作者的素养和内在功力,我的意志力和信念,我的思维逻辑与外界的连接。

我记得六七月时,当我打算写影评和30个人物的故事时,我难以启笔,我开始逃避这种痛苦的感觉,我停笔不写,而就像史蒂芬说的,当你坚持做一件事,它就会越来越容易,而当你开始尝试放弃的时候,事情也就会开始变得更难。

现在加入SPENDER这个写作的圈层和平台,聚集一群关注写作和爱写作人,这种资源的聚拢,把写作变成一件落地和时代相融合的事。写作提供一种通道,让你与自己,更是与他人对话的可能。

于是,我开始思考,正视这个时代和自我的事,正视思维和意识进化的快速更迭,正视技术的变革,发现自我的狭隘与困局,并通过有效的方法论找到路径,同时,具备持久的耐力,才能在自我的外延边界连接更多的与之相似的自我,用共鸣去产生蝴蝶效应。

而那,才是见众生的开始。

文/ 西那

写作热爱者

心觉茶道人

光影爱好者

用笔触归于心灵的中央,

连接那些宁静又生动的灵魂

带来心的自在觉醒

愿在坚持中与你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论写作:走出自我围困的边界有多难?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