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心理学》优美段落摘抄 -对哈姆莱特说来,死亡是“未知的国土
/ 实际上,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没有一个具备真正基督徒的感情,没有一个相信来世。对哈姆莱特说来,死亡是“未知的国土,到那里去的人从来没有一个再回来”。麦克白把人生比成短暂的烛光、飘浮的幻影,“像一个拙劣的演员在舞台上胡乱吵嚷一阵,然后就销声匿...
/ 实际上,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没有一个具备真正基督徒的感情,没有一个相信来世。对哈姆莱特说来,死亡是“未知的国土,到那里去的人从来没有一个再回来”。麦克白把人生比成短暂的烛光、飘浮的幻影,“像一个拙劣的演员在舞台上胡乱吵嚷一阵,然后就销声匿...
/ 在《旧约·士师记》里,有一个关于耶弗他的女儿的传说。耶弗他在与亚扪人作战之前,向耶和华许愿说,如果他能得胜回国,就把从家门出来迎接他的第一个人献给神作牺牲。他果然凯旋而归,然而随着鼓声载歌载舞第一个出来迎接他的,恰恰是他的独生女儿。父女...
/ 纯粹的宿命论并不能产生悲剧,悲剧的宿命绝不能消除我们的人类尊严感。 《悲剧心理学》 / 朱光潜 精彩点评: 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
/ 佛教本身就是悲剧性人生观的产物,因为释迦牟尼正是在一天之内看见老人、病人和尸体之后,才决定舍弃红尘,潜心修行。但是,人生的悲惨方面只是使佛教徒明白尘世幸福的虚幻,唤起他们对受苦受难的人类所抱的道德同情,并促使他们想到灵魂的得救。看见悲惨...
/ 在正统佛教徒看来,恶之源在人类自己,除了自己努力之外,没有别的途径可以得救。佛教,至少对于它的创立者说来,不是失败主义者的宗教,而是为自己的言行、为自己的幸福和痛苦承担责任的勇敢者的宗教。 《悲剧心理学》 / 朱光潜
/ 中国人和希伯来人在宗教热诚这方面虽然相去万里,但在有一方面却十分接近:他们强烈的道德感使他们不愿承认人生的悲剧面。善者遭难在道德家眼里看来是违背正义公理,在宗教家眼里看来是亵渎神圣,中国人和希伯来人都宁愿把这样的事说成本来就没有,或者干...
/ 如果某人的朋友死了儿女,他就安慰那位朋友说,“命该如此”,意思是说:“不要多想,不要过于悲伤了。”只要归诸天命,事情就算了结,也不用再多忧虑。 中国人实在不怎么多探究命运,也不觉得这当中有什么违反自然或者值得怀疑的。善者遭殃,恶者逍遥,...
/ 当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满足于宗教或哲学时,对悲剧的需要就会消失。 《悲剧心理学》 / 朱光潜 精彩点评: 1,思想上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为什么呢?好好奇哇。是因为宗教和哲学都是苦中作乐的吗? 3,哲学试图把令人困惑的一切都解释清楚,在...
/ 既然人是有思想的,难道你不会进一步沉思恶与正义的问题,甚至触及像宿命、天意和人类自由这样一些更大的宇宙性质的问题吗? 《悲剧心理学》 / 朱光潜 精彩点评: 1,懵懵懂懂的,含糊不清的,我也不清楚我究竟在思考什么,但我清楚地知道,不会有...
“写悲剧的莎士比亚是在遭受痛苦的莎士比亚。” 多弗尔·威尔逊Prof.Dover Wilson 《莎士比亚精义》,第9、118等页 (相关注解见评论) 精彩点评: 1,——在不幸的时刻,人们自然更多地思考人生的悲剧性方面,在天才人物身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