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哲学课】 - 哲学家父亲写给女儿的30堂哲学启蒙课
法国,哲学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但直到高三才开始开设哲学课,老师采取的大多是短时间填鸭式、突击式的学习,这恰恰违背了哲学独立思考的本质。有一位哲学家,在他发现女儿依旧在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中不堪其苦时,便决定自己动手为她编写一部通俗易懂的哲学启蒙...
法国,哲学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但直到高三才开始开设哲学课,老师采取的大多是短时间填鸭式、突击式的学习,这恰恰违背了哲学独立思考的本质。有一位哲学家,在他发现女儿依旧在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中不堪其苦时,便决定自己动手为她编写一部通俗易懂的哲学启蒙...
在《平常的恶》一书中,美国政治学者朱迪丝·N.施克莱将“残忍”视为最严重的、最需要警惕的“平常的恶”。按照她的论证意见,这自然不是说其他恶就无须努力克服了,但是纵观人类发展史,残忍是自由的天敌。“只有身处自由且严格执行法律规则的环境之中,我...
本书作者用“共情腐蚀”的概念来解释“恶”,认为当人作恶时,表明他的共情能力遭受到了腐蚀,从而大大低于正常水平。以共情能力的高低与作恶与否挂钩的理论,不止有大量的科学实验数据做支撑,还有海量的实际临床病例佐证。如果顺着作者的思路,我们会发现与...
《山丘上的修道院》,范毅舜著。“艺术家与修道人有许多共通点,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过着同样的自律生活,对‘真’的追求都有着非理性的执着,而他们追求与执着的精神,在主流社会里往往被视为不切实际且没有价值。”拉图雷特修道院是柯布西耶的杰作,摄影师范毅...
《心之道》,阿伦·瓦兹著。“为了保持这一(高生活)‘标准’,我们大多数人愿意忍受我们的生活,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两件事情构成的:从事枯燥无味的工作以赚取收入,以及经由间歇的狂热而昂贵的物质享受来寻求沉闷中的解脱。”如何对抗难以消解的不安全感和...
《古典光阴风格考》,Jessica Kerwin Jenkins著。从6:00am到5:00am,一个又一个时刻,古往今来人们是如何度过的?作者(前W杂志欧洲版编辑、Vogue撰稿人)给出了解答。“那是一份颠倒轻重缓急的时程表,专门讴歌不切...
《古怪的身体》,鹫田清一著。“人类的身体就像一块木头一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雕刻和造型。可以削掉凸出的部分,可以挖几个洞,让扁平的表面变得栩栩如生。”(人类学家阿诺德·范·根纳普)身体是离我们每个人最近的自然,通过操作自然外在而产生改变...
《齐泽克的笑话》,斯拉沃热·齐泽克著。“他(齐泽克)是黑格尔、拉康的传人不算稀罕,稀罕的是他用黄段子把晦涩哲人摆渡进老百姓的实在生活。讲段子,不仅仅是把艰深的观念通俗化。当世界长得越来越像个笑话,笑话也许就是描述世界的最好方式。”(小宝)好...
《嫉俗》,李炜著。这是一本“无意时尚、无暇传统、无视市场、无关老套”的文化散文集,讲述了12位特立独行的人物的故事:画家艾克(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那位)和丢勒;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作家茨威格、汉姆生、托马斯·劳伦斯等。作者...
《消费社会》,让·波德里亚著。“不仅是丰盛,而且是危害本身被社会逻辑捕获了。城市工业界的影响使得新的稀有之物出现:空间和时间、纯净空气、绿色、水、宁静……在生产资料和服务大量提供的时候,一些过去无需花钱唾手可得的财富却变成了唯有特权者才能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