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会了我什么?

如今回忆起大学生活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时间过的好快,十年弹指一瞬间,灰飞烟灭的是那过去的时光,连着带走的是那些平平淡淡的记忆。十年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明白。这十年的经历,相对于毕业之前的上学经历,似乎更加曲折,学到的实用东西更多些。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这句话绝非浪得虚名。那些年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大多偏于理论,比较空洞乏味,单纯的在校园内,少于实践,学而不思,所以学的多,但真正获得并不多,大多数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了。或许某一天需要用到时候再去重新拾起,多的是似曾相识的熟悉感,更容易上手吧。

时间不仅冲走了知识,也带走了很多回忆,往昔的情谊,校园里的那些,那些年一起走过的地方,睡在上下铺的兄弟,一个个场景都变得模糊起来。

大学,究竟教会了什么呢?现在回头想想,其实能记忆起来的东西日渐稀少了,但是仍旧有很多宝贵的美好瞬间像是浩瀚星空的恒星,愈发的清晰明亮。

当我从一个小县城到大城市时,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期望都在考上大学的假期愈发的强烈。正是在大学期间跑遍了整个郑州,在大学期间接触了更大的世界,开拓了更高的视野,所以才与人处事交往有了区别去过去的自信和勇气。那时候年轻,有颗不安于现状的心,有健硕的身体,再加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还是做了几件至今难以忘怀的“大事”。

依稀记得那时和同窗好友几个人,骑行也不知道多少公里,穿越了大半个郑州,从学校到北环,再到花园口。破旧的自行车上是单薄的身躯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和充满活力的青春,累并快乐着。

曾经和表弟参加的那次郑开马拉松比赛,只是出于好奇,想去尝试一下。啥也不懂,只有一颗勇敢的心,就跟着别人跑了起来。这种宝贵的人生体验,至今谈起也是津津乐道,回忆起来也是满满的自豪感。

和室友们在春天的时候相约去爬的嵩山,端午节在世纪欢乐园的兼职,在二七广场逛的街,在大学路聚的餐,在人民公园内放飞的自我……那时候的欢乐总是很多,即便是一次简单的周末舞会,也是满怀激动和愉悦的。

大学的校内生活,现在想想,其实过的还是不够充实的。大多数都是很乏味和平淡无稽的。虽说脱离了高中时候的那种束缚,可还是在懵懵懂懂之间,在想放开又放不开的那种挣扎中徘徊着,以致于现在回想,很多都记不起来了。只记得在图书馆的时间要大于在教室的时间,在教室内打瞌睡的时间要高于听课的时间,在宿舍睡觉的时间要大于去上课的时间。室友提醒吃饭的次数要多于去上课的次数。去网吧玩的时间占去了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如此算法整个就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可又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刺痛现在我早已不年轻的心。年少没吃的苦,如今一个也没少吃。

大学老师们在记忆中已经远去,每年总要换老师,所以对他们打交道的并不多,甚至有的老师都不认识我们这些学生。他们对我的教导只记得一句:多读书,读好书。他们的容貌和形象早已在我脑海中模糊的记不起。

汶川大地震的那节思政课,我至今仍然清晰记得是下午14:28分。下午第一节课,刚坐到教室内,只感觉头蒙蒙的,以为是没睡醒,抬头看黑板只觉得天旋地转的,很晕。那个老师也没有反应过来,倒是后排的一个学生大声叫起:“地震了!”老师才慌慌的跑出去看。我们在六楼的阶梯教室,然后发现操场上已经站满了学生。慌乱中大家才赶紧跑下楼,现在想起来是多么的可怕啊!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大家连这个意识都没有。这件事太过沉重,以致于每当回忆起来,都深感痛心。“多难兴邦”每当想起这此大地震都会浮现出这四个大字。

大学收获最大的其实是那些无形的东西。从无知到有知,从朦胧到明晰,这个成长的过程才是最宝贵的。在这个过程中正是完成了“格物致知”的追求精神。在大学这个全新的开始中,没有了高中那种学业的紧迫感,大多数都是很悠闲的似在浪费时间,这时候的自律才是拉开差距的方式。

大学是从“物格”之后,培养一种独立、自主能力的过程。这是个从青涩、稚嫩到稳重、成熟的一种蜕变。是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开始对人生、对未来的一种渴求,对更广阔、更新的世界的一种向往。这是由过去单纯的只是输入型的学习,向着边学边独立思考的转变。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从这个分界线之后,开始逐渐形成独到的见解,开始独立的面对事物,独立的解决问题,一种渐渐走向成熟的独立人格慢慢的从此形成。

大学的最重要经历应该是心智和思想走向成熟。这时候开始分辨出是非,善恶,正义,邪恶,仁义,道德……并且乐于让自己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渴求把自身的价值体现出来。大学是修身的开始,此刻已经体会到修身的重要性。要想修身,必先正其心,心正才能身正。心正不仅仅是态度端正,还要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的对待纷杂的事物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够学着包容不喜欢的人和事,能客观地其分析问题,公平的对待人和事,能够不轻易的下结论,能够接受批评,采纳不同的意见。

心意端正才能提高修养和品德,面对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琳琅满目的花花世界,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这是需要强大的自信、勇气、信念和意志才能完成的。

心有多大取决于你对自己的了解,以及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最近读到《大学》很多道理和上大学同出一辙,甚至过犹不及。或许是经历之后才理解更透彻吧。

如果人生真有三种境界,那大学时期,就是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而如今才刚刚有了些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读大学时候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的趋于稳定。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逐步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这之后的学习大多数要靠勤奋和自律来保持。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怎么样的生活,取决于自己此后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古之圣贤的“明明德”,“至善”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和大学追求:博学、求是、明德同出一辙。大学教会我们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奠定了我们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的基础。

我更喜欢这一段: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这段话对我们理解财和仁有着很直观的意义,无论是做那个行业可以以此来启示和警示自己。

大学生活早已经成了过去式,但大学的教育意义,给我的启发。将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这笔精神财富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如今回忆起来,或许它只是我人生中的一小步,甚至现在还没有“大学”这一篇古文给我的意义深刻,但彼时彼刻的大学和此时此刻的“大学”不能同日而语,每一个阶段所经历的意义各不相同,不做比较,我只需知道现在要的是什么,要选择怎样的路,这就是一种进步。

张利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大学”教会了我什么?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