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写公众号这个事很有意思。
最一开始我只是想总结一下我自己读的书,因为只有讲得出来才是真的读懂了。结果每次写出来的都和我自己看书时候想到的不完全一样,有的时候更深入,有的时候没办法展开,有些感悟是丢掉了的。
更多的时候是觉得这些零散的想法和感受根本无法集结成篇。
和朋友吃饭聊天发现原来他也有些相似的零散的想法和感受。我们经过中国的教育系统,大家都不会太去珍惜自己内心的零散的质疑和观点,因为觉得,也没有什么用处。
我看了Behavioral Economics的几本书之后才明白,原来在美国的大学里面,学生的质疑和观点会被尊重和珍惜,他们自己也会知道如何去顺着自己的想法做研究,找到和自己有相似观点的人,发掘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并汲取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把自己内心初步的观点和想法变成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比如Doughnut Economics开篇就提到一个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开始学经济学的学生,她也明显地感到课堂上的经济学无法解释Inequality, 无法解释当时的Financial Crisis,已经从心里不相信这个体系了,但是他的老师跟他说这是因为他学的是最基础的,再往后面学就会更贴近复杂的现实。结果她念完了Master这些问题还是没有答案,一般人要么drop out,要么就找一份高薪工作结束了。但是她却去成立了一个组织: Rethinking Economics.
我们忘了自己还有”结社“和”集会“的自由。这位同学的英文名叫Yuan Yang, 看起来是海外侨胞。
一个人有什么想法,可能真是没用的。但是如果有相似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也许有些情况就会有改变了。
本周和我同学喝东西聊天,她说她上学的时候去找过教我们管理学的老师,和老师说,我的理想是想使世界变得更好,make a difference. 我觉得腐败这个问题很严重,但是如果我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我得先达到一个很位高权重的位置;如果我达到那了,可能已经腐败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的老师当然没给她讲明白,她毕业就去当banker了。
我说,原来你也问过这种问题。我上学的时候去找过教投资学的老师,我说老师我觉得金融这个行业所有种类的工作我都觉得有问题,我想去央行,把这个市场建设好。老师说别人都想去投行你为什么想去央行?……后来我拿到了一个投行的offer,我就去做sales了。
虽然这些幼稚的想法都没有什么用,我们仍然走在常规的人生道路上。但我觉得这些想法很珍贵。至少不应该让它死得灰飞烟灭。
我的Phd同学们看了我写的浅薄文章纷纷发来书单让我去学习。我很乐意。因为想写这些无用的文章就是想好好珍惜自己的无用,发现自己的无知,然后可以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保住这些无用的想法的生命。
世界上已经有很多无意义的辩论,目的是要表现谁更look smart。我写这些不是为了look smart,只是不想再让我自己的零散的想法在不成体系的散漫思考中慢慢死去。
对于观点不同的辩论,两千多年前已经有人说清楚过这个问题:
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
《资治通鉴》里记载平原君让邹衍和公孙龙辩一下白马非马这种话题,被邹衍拒绝,他就是这么说的。
所以当有学霸给我布置作业让我继续学习的时候我是很高兴的。
当有的朋友告诉我当年大家都为这些问题迷茫过的时候我也觉得很有意思。
今天我有个同事忽然说,Cassandra, 我觉得你是一个战士。有很多事我改变不了我就已经接受了,但是你会一直strugle。
她说完之后我竟然真的有一种战士的感觉,好像忽然发现自己穿着圣衣。
因为早早晚晚这些想法都会回来找我。我以为它们已经死了,忘了,凉了,但是没想到它们并不会饶过我。
如果不想清楚的话我并不能得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