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东 感 怀

丹 东 感 怀

文 / 傅春华

对于丹东,没有太多的概念,只是存在一首歌里,一部叫做《上甘岭》的电影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这是中学时代最喜欢唱的歌,每一次唱起来都感觉心潮澎湃,仿佛思想也渗透了那个年代的硝烟与激情,总是有一份期待,想去到那个英雄的城市去触摸那抹红色的记忆,但是却没有机会。于是对这个英雄的城市就有了一种期望。
你是否和我一样,也会因为痴迷一部电影,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踏上一片陌生而又熟悉的土地?电影,是会讲故事的动画,跟着一部曾经震撼过我的经典老电影,去拍摄地。走进影片中的真实场景,重温曾经的感动与激情,这是爱这个英雄的地方的一种方式,更是怀念岁月流光的深刻仪式。
丹东,这座鸭绿江边连接中朝友谊的小城,就成为我魂牵梦萦的所在。时逢国地税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有幸去丹东学习培训,终于来到了这个英雄的城市。耳边还在回响着这首激昂歌曲的旋律,今天终于可以走进丹东,走近鸭绿江,满怀期盼,见到这个几度风雨,历尽沧桑的城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光莞尔,淡淡笼罩着岁月的印痕。伴随着我研学的脚步,头脑中源于图书或者影视作品中的印象愈发清晰,丹东,对你的红色记忆确也难以磨灭。
来到丹东已是傍晚。丹东城区,北依锦江山,南临鸭绿江,与朝鲜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我们学习的渤海税校在丹东市新建的月亮岛上,就在鸭绿江中央靠近中方一侧。傍晚的鸭绿江轻雾弥漫,江岸房舍时隐时现,像蒙上一层面纱,恍如同站在云端一般。透过房间的玻璃就能看见友好邻邦朝鲜,凭窗眺望,鸭绿江水静静流淌,江面宽阔,对岸没有高大建筑,十分古朴幽静。

到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当然要去四处看看,去近距离接触。我信步走在青石巷里,看着林立的店铺,繁华的车流,眼前就浮现出成队的志愿军战士背着背包站立在小巷里,都在静候着渡江的指令。
不远处的一间店铺前,一个白发苍苍的奶奶深情的抚摸着店铺的墙面,眼里噙满泪水,我禁不住好奇,上前去询问,奶奶是当年支边去的新疆,现在是喀什大学的中文教授,是地道的丹东人,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她刚好七岁,后来在大连大学毕业后,毅然响应国家号召全班同学都去了新疆支援边疆建设。战争的时候,她才上小学,每天都有刺耳的警报声响起,老师就带着她们钻进学校挖好的防空洞里,那时候太小,每天看见青石巷和农家小院里都住满了志愿军,那些战士都很年轻。老人说,她都管住在她家院里的战士叫小哥哥,他们每个人穿的都很单薄,有的背的行李还都是家里的印花被子,被子后面还绑着一双绣花的鞋垫,齐整的坐在院里等候命令。
小巷尽头,一口大铁锅正在煮着高粱米,锅底下的木柴烧的啪啪作响。他们看起来也就是十七八岁,有的是放下书的学生,有的是放下锄头的农民。队伍到了丹东就都换成了军队的背包,记得许多行李都寄存在小巷的人家里,其中有一个四川的学生兵把一个印着百合花的土布被子和一双绣花鞋垫都写上名字寄存在了她家,说等抗美援朝结束后来取,那是他娘准备给他娶媳妇用的新被子。奶奶说到这里,又一次抹起了眼泪,她说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没见到那个战士回来,大概是已经牺牲了。无论他们是怎样的英勇,可惜都牺牲在了异国他乡。后来奶奶家把它送到了抗美援朝纪念馆里。她说第一次上前线那些战士没见到回来几个,应该是都牺牲了。老人家今年特意回到丹东,想去纪念馆看看那些英雄们。
丹东,这也许是一座被时光永远记住的小城,有过欢乐痛楚,也有过幸福和伤悲。宽阔的鸭绿江从它身体一侧滚滚流过,它的记忆里,破败过、繁华过,如今所有的一切都安静地矗立着,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曾经的沧桑。狭小的街道上,肯定留存着许多的记忆。那儿,已被许多人拉长着别离的站台;这儿,是那些热血儿郎雄赳赳气昂昂的身影,这些青年战士渐渐远去,拉长的队列中落入远方的桥上,还有那一抹义无反顾的红色旗帜,伸向陌生遥远的小路。青石巷里朴素的街道,被岁月的车轮碾压过,让侵略者的枪炮扫荡过。

时间在钟表里记录年华,我们也在流动着的故事里怀念过往,也怀念那些热血贲张保家卫国的青年们。当小城的人们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里,条条青石小巷百废待兴,街上到处都是新开业的店铺,新翻建的房屋,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的都是幸福,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一声声炸弹的轰鸣,打破了这些祥和安逸,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炸弹已经扔在家门口,满城都是炮火的硝烟,当时的气氛凝重到几乎无法呼吸。
于是,小城里又一次沸腾起来,不过不是繁华的沸腾,而是义愤填膺的沸腾,街口卖烧饼的大哥、江上乘船捕鱼小伙、树荫下读书的青年,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放下手头的活计,丢下书本,拿起枪支,义无反顾的奔向那座桥,去到战场,把枪口对准了侵略者。青石巷、浮桥上留下他们远去的脚印。也许,还有一些故事,更加鲜活生动,让热血与年华,在这个城市的脉络里演绎着。
如今这座浮桥已只剩下枯木桩在这静静地矗立着,仿佛是在怀念那些从它背上去到朝鲜土地上为抗美援朝牺牲的那些英雄儿郎。怀念每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奔袭在桥上那些热血青年。经历过浮华、战争,喧闹的小镇,一定可以给每一个迷惘的世人,一段铭心的记忆。街道上的石阶,爬着深浅不一的青苔,青色的断桥,沾满了岁月的残痕,像一张美丽光洁的脸,被时光涂上了皱纹。有人说,既然有了痕迹,就要抹上色彩。可是,这痕迹本来就是它身体的一部分。
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虽然静默,却定格在历史上。这里需要世人记住那段历史,虽然不能记住每一个人,但我们可以留住一颗不被岁月带走的心。这样的一座城市,你大可把心交给它,把那种勇敢坚强带进梦里,让坚定的誓言在这里一次次伸展。遥望断桥的对面,一片寂静,没有绚丽的灯火,缺少喧嚣的车辆。远去的列车隆隆作响,在黑色的夜里划出铁轨与车轮和谐的音符。只有鸭绿江的水,默默的流淌着,生息繁衍着那种永不屈服的精神。
我站在伤痕累累的断桥上,聆听着讲解员讲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事迹,我仿佛听到了当年美军的炸弹隆隆爆炸声,仿佛眼前就有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的壮观场面。断桥上那颗代表罪恶的美军炮弹,经历了风霜雨雪,矗立在断桥边,时刻提醒人民勿忘历史,铭记英雄!志愿军烈士的雕塑群,则时刻在警示游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鸭绿江上的断桥是炸不断的历史记忆,它让我们铭记过去又珍惜现在。

当我俯视鸭绿江水,这里流动着英雄伟绩,流动着感人至深的民族精神,我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着,我被他们的爱国之心感动着,我更被他们的保家卫国勇气激励着。正如作家魏巍所说:“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以我们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国度而自豪,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和平年代,战火硝烟、流血牺牲只在荧屏、文字、老照片里出现,我们对此生疏到陌生的程度。英雄这个词,我们听说的多,见过的少。但英雄精神,应该牢牢铭记。我看过一个视频,是采访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军士兵。他们对于志愿军的评价都很高,其中一个人说:“志愿军都是不要命的。虽然我们也被这样教育。但我们还是做不到像他们那样。”在武器装备落后、异国作战、补给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能打退当时气焰高涨的美国,无疑靠的是千万的志愿军英雄!英雄的精神,不怕死的精神!
如烟的岁月湮灭了许多往事,却无法屏蔽回旋于精神册页的英雄壮举与灵魂丝缕,它们一直都在!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因此而国泰民安,生活妖娆多彩。此次丹东学习,不但学到了业务知识,更学到了英雄的精神,我对丹东不再局限于一首歌里,一部电影里,而是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英雄的城市里的内涵,有了更多的感悟,只希望我们年轻的一代人不忘历史,更不要忘记那些为了和平而付出青春和生命的英雄们。国家不需要战争,但战争总是无法避免。当战争来临时候,没有英雄的国家,注定是悲哀的。所以,我要向我们那些英雄致敬!
感怀丹东,让我们不忘初心,丹东感怀,让我们唤起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丹 东 感 怀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