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轻孰重 孰对孰错?

最爱看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顺治出家这一段,自认为这里讲了佛法与皇权的较量,讲荒唐与正义的界定,讲母子爱、讲家国情。也不禁会想剧外事:皇位与自由、社稷百姓与普渡众生,孰轻孰重?皇上与太后、出世与入世,孰对孰错?

爱妃死后,顺治帝万念俱灰,直想遁入空门。在他心里,早已厌倦了冰冷的皇位与光鲜而残酷的皇权,远不如青灯黄卷自在安闲,心系百姓也不如教化众生随性仁慈。而这佛性顿悟又源于行森长达八年的度化。

离开皇宫前,顺治到奉先殿拜别家祖,他要断绝尘缘,也许是先要在这里拜别祖先,弃国家于不顾,终究是在逃避责任。

孝庄来后,顺治帝吐露心声,说鄂妃死后再也没有亲人,皇子们在勾心斗角争储君,妃子们争皇后,就连母亲也常年不见。他渴望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天伦,但在皇宫里这些是多么不容易!母子情天伦乐得不到就索性不要了,他的心是冰冷的,所以要进佛门。佛门人的心首先是冰凉的, 然后才能断了尘念吧?

他又说宫规国法如水火,不容私情,皇上要恪守天道,自己已心神俱灭,这些像枷锁一样,太沉重。正像他给玄烨说的:“做皇帝要割舍人间冷暖、忍受孤独寂寞,提防阴谋诡计、看破忠奸善恶,到头来落个孤家寡人,如在刀山火海之上。”他要逃离,他要自由。

皇位与自由,到底什么重要?在顺治帝心里,当然是自由重要。但他只是厌倦这些皇位纷争,也许是他遁入空门后仍不能摆脱尘世纠缠,于是就一死了之。

孝庄告诉顺治帝多年以后,他们的像都会挂在这里,顺治帝说这里太荒唐,权臣多尔衮逼迫皇室,顺治主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多尔衮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泄恨。但最终还是把他入了奉先殿。孝庄眼里,这是事实,历史不可更改。但顺治帝眼里,这是荒唐的。一个夺皇位不成的权臣,按国礼皇帝也奈何不了,皇帝皇位又有何用?

苦劝不成,孝庄拿出毒酒,要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冰冷的宫殿更显冰冷。在孝庄心里,家国情远高于母子情份了吧!皇家的亲情,微弱的就像萤火虫的光。

再说索尼请来了行森的祖师爷弘一法师,希望他能收服徒弟行森,解铃还须系铃人,或许说服了行森,顺治帝方能回归皇室。

弘一法师非常明白“僧俗两界,毕竟有别。官府与佛僧各行其道,方能得大千世界的平安与祥和。”

孝庄也修佛,说:“大千世界各有其命,释迦牟尼和达摩也修佛,但是难道皇帝出家才是佛门幸事吗?皇上利用皇权就不能造福于民吗?”

弘一法师答:“皇上出家非但不是佛门幸事,反倒会引起争端,给佛门带来灾祸。”言外之意佛门绝不敢与皇权对抗 ,行森渡皇上只是痴心妄想。

弘一法师劝诫行森时问:“皇帝大还是佛祖大?”
行森答:“当然是佛祖大,从来只见皇帝拜佛祖,不见佛祖拜皇帝啊!”
弘一法师告诉他:“百官掌天下,佛门最终是一袭青烟。佛门只是在精神上教导人。”
但行森坚持佛门是普渡众生的,皇帝也不例外,自己只不过是让皇帝摆脱苦海。

劝行森不成,只好用佛门法规处置。行森死前仍义无反顾,也许弘一法师的劝诫起的作用就是让行森明白他必须死,清清楚楚,没有他法。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有时一些该做的事,该受的处罚,必须去做必须去受,清楚明白,毫无异议,就像有些路走着走着就走到无路,清楚明白只有一个死。

这里以顺治帝剃度,行森死去作结。孝庄与顺治帝,一个是入世的代表,一个是出世的代表,孰对孰错?现在看这几集,常倾向于顺治帝。

张丽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孰轻孰重 孰对孰错?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