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写字
容儿
今天把这两个词列出来,是因为发现人们的读书和写字现状实在令人忧虑。
世界读书日调查数据公布: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人均每天读书20.38分钟,民众阅读总量稳步增长。
但是,比起日本的人均40本,美国、俄罗斯的人均50本,中国人的年阅读量仍是少之又少。一个文明古国,沦落到鲜有人读书,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却陷入了阅读危机,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呢?
因何很多国人读书少甚至不读书?
有人说,时间有限,读书早已成为一种奢侈。是啊,快节奏的生活导致无暇读书。上班、加班、接送孩子、生活琐事,好像占据了上班族的全部时间,好容易闲下来,累的只想休息,读书?心向往之!
很难想象,这些上班族,父母不读书,孩子会是怎么样的?
就像现在,很多初中生竟然不知道《水浒传》中的情节,甚至与《红楼梦》中的人物混淆,其他名家作品更不用说了。
不读书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网络阅读渐渐要代替传统阅读。
调查显示,国人网络阅读量远大于传统阅读。科技的发展,手机的普及,让网上阅读成为必然。一本书,一杯茶的画面好像已经离我们远去。但网上文章往往是急就章,内容大都浅薄,形式大都粗陋,还往往是错字和病句的重灾区。且网上阅读呈现快餐化,碎片化,跳跃化。一些经典作品,人们也许会下载到手机,但谁会在手机上读名著呢?
还有,读书带不来功利。
“知识无用论”似乎愈演愈烈,读书少尤其年轻人不读书是我们切实的所见、所感。是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书带不来财富,带不来名利,带不来前途。于是就说:没有明窗净几,不能读书;没有时间,不能读书;没有好心情,也不能读书。
其实是压根对读书不感兴趣,没有读书的渴望,所以百般推脱。
人丑多读书,是说,人丑了,难以投机取巧,用读书来踏踏实实的换取前途,但这个走路小跑,开车抢道,急功近利的年代,费笨功夫去读书的有几个?
读书少导致了人们精神的贫乏,心灵的浮躁。
孩子们不知道哪天是世界读书日,不知道古典名著,不知道京剧豫剧昆曲黄梅戏,分不清楷书隶书行书草书。更不要说别的了。真的有“文化之根断裂”的危险。
读书让人沉静,一个人年轻时就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么在以后,无论境遇好还是差,生活一定不会太无趣,太粗俗,太寡淡。
读啥书?读纸质书。读名著经典。读纸质书除去不伤眼睛外,它可以圈点勾画,可以精读。并且既然出版,最起码要过得去好多人的眼睛。校正者,写序者,出版商。总比自己写了就发到网上经得起看吧!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想法。
要读经典,经典是经过岁月的淘洗能够留存下来的作品,像大浪淘沙一样,留下的是金子,是最美的。读书能养气,读好书,你就会养成正气,养浩然之气。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也。反之,读不好的书会养你的邪气戾气低俗气。
也许自己不觉得,但你的谈吐已经暴露了你的学识与修养。
怎样读?
惜时如金地读,在生活的缝隙间读。
英国年人均阅读量50本书,他们就有时间吗?他们善于利用点滴时间读书,坐地铁上班,车上常常带一本书,上车开始读,每天读几章,没几天也就看完了,一起旅游,在等妻子出门的时间读几页书,妻子漂漂亮亮出来了,书也读了好几章了。而中国人不知道此法,丈夫们往往把等待的时间都用于焦躁不安,好好的一场旅行被丈夫的急躁弄得黯然失色。
再说写字。学生们的书写一届比一届差。问之,则曰:“作业太多,工工整整写,就写不完作业。”所以字写得越来越糟。这,是老师之过?是学生之过?
“字是人的第二外表”,通过字,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每每翻开一个个写满乱糟糟字的作业本时,心里很是痛心感叹。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方块字,实在令人担忧。
成年人,网上写字的多,各种文件要打印稿,写日记用电子形式,手写书信早已基本“绝迹”,很多人书写时常常提笔忘字,更别提美观了,汉字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书法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好的书法字或行云流水,或飘逸洒脱,或张扬恣肆。而喜欢书法的年轻人呢?有几个?
于是切切地期盼着:一、让阅读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二、让方方正正的字成为孩子们书写的习惯,让中国书法,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