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品读《西游记》,心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最让我好奇的是:为什么唐僧向西天取经要走这一条路线?宁愿舍近求远,也不其他走近些的路呢?在我翻阅大量资料和地图后,我从唐僧和玄奘身上找到了答案。
小说是基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为了更好的分析小说,我从现实和小说两方面来分析。分析之前,可以确定,小说和现实走同一条路。如图,在线路①中,就经过了两界山和流沙河。
首先看②线路。我们都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现实来看,走这条路,是最近的一条路。可这条路却穿过了青藏高原,还越过了喜马拉雅山脉。在唐朝,玄奘穿越了凌山时,便感到头痛难忍,也就是俗称的高原反应,所以是不能走这条路。
其中也有历史原因,玄奘出发时,大唐文成公主尚未和吐蕃和亲(贞观3年玄奘出发,贞观13年唐僧出发,贞观14年文成公主入藏)。在和亲之前两朝关系并不友好,故不走这条路。若排开这些无法阻挡唐僧师徒的天时地利原因,人和也是阻挡他们很重要的原因。如果走这条路,要经过的是昆仑山脉,昆仑山上住着许多道教的神仙,而唐僧又是佛门弟子,所以不会走这条路。
再来看③线路,其中横断山脉和怒江把路切断,走起来十分困难,并且这里是一片热带雨林,而热带雨林的危险,远比西域的沙漠戈壁滩更凶险。云南、西藏当时大部分地区还是未开发地区,人迹罕至,蚊虫数不胜数,古代几乎没有人从这里通往印度,没有任何人可以指引,没有任何经验,完全就是一条陌生的道路。
而且这里战乱频发,虽然这里设有安南郡,可经常土著起义反抗朝廷。贞观年间也出现了多次,所以不走这里。而且在向南走的途中,不可避免会经过两座道教名山:青城山和武当山。和前面的理由一样,所以不走这条路。虽然唐僧当时是没有世界地图的,对世界的认识很局部,但身为佛门弟子,想必也或多或少了解南方的情况,因此没有选择这一条。
反观唐僧走的这条路,看上去是绕了很远,可在古代。是一条到天竺比较成熟的路,丝绸之路也正是这一条路。除此之外,早在两百多年前的公元399年,南北朝时期的高僧法显就从长安出发,通过西域地区前往印度,法显在《佛国记》中对路线和沿线风土人情也有记载。所以说从西域去印度的路在当时条件下是最熟悉最安全的路。
可问题来了,同样是丝绸之路,那唐僧为何不走海路呢?况且法显也曾经走过。其实,在唐朝早期以及之前,受制于当时的航海技术,这条路并不通畅,茫茫大海更是看不见的凶险。当时,法显从印度回来时,也遇到了许多凶险,从这点来看,还是陆路较为安全。
在小说中,唐僧是在李世民的支持下取经的,但他还要一路化缘。可见他们并没有带多少盘缠,需要沿途化缘。可是海上没有人家,故无法化缘,所以不走。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几点原因,总而言之,走这条路在当时,就是最明智,最合理的选择了。本次阅读《西游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在成长中我明白了,在读书时,一定要多关注细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世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