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板》有感 -人出生时并不是“白板”一块,先天的人性是生物学上的客观存在

★阅读本文大约需要:3分钟

问题 1:作者认为人是非理性, 是不自由的, 是不平等的, 你认为是这样吗? 能否结合你自己的经历, 来阐述一下 。(可以阐述一方面就行)

我认同作者观点。

人是非理性的,是不自由的,是不平等的。

我认为人是非理性的,所以欲望是无限的,如果没有道德法律做支持和保障,这个社会到处都会是杀戮和混乱。

人是不自由的,是不平等的。条条道路通罗马,可有人生来就在罗马,有的人无论怎么努力,一辈子都到达不了罗马,我们不能说那些底层的农民,工人,乞丐不努力,他们来到这个世界,能改变的机会条件确实不多,只有极少数人能幸运实现阶层跨越,并且跨越范围很有限。

问题 2:按照作者的观点,如果人是非理性的,不自由的, 是不平等的,人格是天注定的,那是否应该听天由命, 放弃学习,放弃努力,放弃追逐?为什么?

不应该听天由命而放弃学习,放弃努力,放弃追逐。

我常常问自己,如果自己努力一辈子都只能是底层人民,那我还会这么努力吗?我的答案是:会.如果因为先天条件注定我无法完成突破,那我就保持心情愉悦,不与外界比,与昨天的自己比,与自己心目中的自己比就好了,开开心心生活。毕竟,幸福不全用经济及社会地位来衡量决定。我可能没机会体验富人快乐,那富人也不一定能拥有普通人奋斗的快乐呢。

在这本书中,史蒂芬平克主要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人出生时并不是“白板”一块,先天的人性是生物学上的客观存在,是大脑各系统化学作用的产物。

其中心智系统可以显化为信念和记忆、思维和计划、期待和尝试、感知器官;由此产生的欲望包括暴力、私欲、复仇、嫉妒、支配,也包括善良、友爱、真诚、无私、道德;通过对大脑神经的研究和对普遍人性的认识。

我们可以对认知的过程、偏见的起源、媒体和艺术的意义、社会关系的构成、道德的意义、价值观念等事物有全新的理解。

性格或许由基因决定,但我们可以选择修炼气质,既然多重证据都表明,人的性格、某些特质以及特定的天赋都是由基因决定的,那“做更好的自己”是不是一个伪命题呢?我们能够掌控的究竟有多少呢?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可以修炼自己的内心。

中国人讲究“气”,作文我们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做人我们说要有骨气,正所谓“吾善养浩然正气”。而内心外显为我们独特的气质,它由一个人内核向外辐射,形成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磁场。

当我们的内核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磁场也会相应扩大,辐射范围也会越广,能够影响的人和事自然也会越来越多,或许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吧。

本书读起来有难度,全文看完了,也不太清楚作者表达的观点。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读书,不能一字一句一段的去读,这样的话很容易找不到中心,花了很多时间,不一定能看明白。所以说,通过读这本书,让我思考,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读好一本书?

于是,我又去网上看来一些读书方法,顺道看完了《学习高手》这本书,一个比较好的读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也将这些方法试着用到了《白板》这本书中。

再其次,在读的过程中的话,要是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先跳过,不在一个地方过多的纠结,这样浪费时间,还打消了自己的积极性。没看明白作者全书框架又如何,片段部分对我有启发不也是收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白板》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