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得其所,各安其分——《菊与刀》读书笔记第二篇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日本人对等级制十分依赖,对国际关系的全部问题也用等级制这种观念来看待,对于现状的接受,也仍然植根于等级制的观念中。

 

1、在国际关系、日常生活中遵循的准则

美国: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人人都有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权利。生活方式绝非贵族式。

日本:贵族社会,存在等级差别;等级差别要经常以适当礼仪来确认;以性别、辈分以及长嗣继承等为基础的等级制,是家庭生活的核心。

 

2、中日孝道差异

中国:大宗族孝道,一个人仍然必须对其大宗族尽忠;有世代相传的家规,同宗的范围很大,人数多,凝聚力强,有宗族组织。

日本:只有上层阶级持有族谱;宗族关系联系不紧密,“孝道”只是局限在直接接触的家庭内部。

 

3、何为各安其分?

“各安其分”不仅意味着辈分差别,而且意味着年龄差别。

(1)依然存在着传统的兄长特权;

(2)不论年龄大小,一个人在等级制中的地位取决于是男性还是女性。

(3)每个日本人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学习等级制的习惯,然后再将其所学到的这种习惯运用到经济生活以及政治等广泛领域。

 

日本的封建社会划分为复杂的阶层。每个人的身份都是由世袭固定的。德川幕府历代将军都力图巩固各藩的等级结构,使每一个阶级都依靠封建领主。

天皇,即使在政治上毫无实力,即使是所谓“军事将领的某种政治犯”,按照日本人的定义,在等级制中仍然占有一个“恰当地位”。对日本人来说,天皇积极参与世俗事务,并非衡量天皇身份的尺度。

在日本,有真正的保证足以纠正侵犯性行为,只要这种行为是现存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人们非常相信这种规范,并且只要遵守它,就一定安全。一个人的勇气和完美表现在与这些规范保持一致,而不是反抗或修改这些规范。在它宣布的范围内,它是一个可知的世界,因而在他们眼中也是一个可信赖的世界。它的规则并不是摩西十诫中那些抽象的道德原则,而是极为详细的规定:这种场合应该如何,那种场合又该如何;武士族如何,平民又该如何;兄长应该如何,弟弟又该如何;如此等等。

 

4、等级限制的灵活性

日本的习惯具有一些明确的手段以调节制度,使之不致破坏公认的常规。一个人可以用好几种办法来改变他的等级身份。有好几种公认的手段可以在不同等级间通婚。日本到近代仍然保留贵族制度,如果没有被容许的阶级流动手段,这种情况是很难出现的。

 

5、原因?

日本人喜好并且信赖他们那一套繁密的行为规范,是有其当然的理由的。这种规范保证了遵循者的安全;它允许对非法的侵犯进行抗议,并可加以调节以适应自己的利益。它要求相互履行义务。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菊与刀》读书笔记第二篇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