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旅》《有一种毒药》《杀人》《雷雨.后》读后感

剧本基本上都只是生活中的几个片段,但能在这短短的几个片段中能看出人物的性格与走向,性格决定命运。

01

《冬之旅》:遵从内心,强大心灵

因为时代的原因,我看到了文革的威力有多强,以及人是很难能坚守住考验的。

在文革期间陈其骧经受不住压迫,选择背叛了老金,并在老金妻子去求助时,胆小怕事的他选择逃避没有伸出援手,导致老金家破人亡。

老年的陈其骧写回忆录,躲不过曾经的背叛,想要获得老金的原谅。但是老金是拒绝的,尤其是在陈其骧没有经过老金的同意出版了他给老金的信件,并获得了大众的同情及认可之后,老金更是气愤。因为施害者变成了英雄,受害者必须原谅。

原谅与否,应该遵从内心,只有自己真正的释怀后,原谅才能解放自己,被迫的原谅,只是给与他人看的。受害者本身是有选择不原谅的权利的,但如果这个时候外界舆论逼迫你原谅施害者时,就应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抵抗外来的声音。

似乎有一种情况,弱者容易赢得同情与支持。不仅能赢得大众的同情,有甚者能赢得受害者的同情从而获得原谅与宽恕。最后的老金应该有一部分原因是陈其骧的生病,而选择原谅。

02

《有一种毒药》:认清自己,做自己想做的

这是现实中存在的家庭,女强男弱,兰宏不满丈夫爱喝酒,不满儿子硬要和小雅结婚,但是最不满的是因小雅的影响,导致儿子开始反抗她。兰宏应该心里是变扭的,不满丈夫儿子不强大的同时又享受他们因弱小而被自己掌控的感觉。儿媳小雅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状态,改变高科,试图挣脱兰宏的控制。更何况小雅在她眼里是如此的没用,残疾还需要别人养。在兰宏的眼里,小雅就是毒药,毒害着她的家庭。

小雅是有所追求但因病体有点自暴自弃,所以看到别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羡慕,想要给与他帮助。但这应该在你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帮助,拿着别人的钱当圣母就没什么意思了,还声称这本就是属于自己的。

认清自己,多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别人,做自己想做的。

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已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了,很多人往往一生都在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03

《杀人》:特殊环境造就人

在特殊时期的人和事,会相对比较极端,但真实存在,只感慨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时代,能思考自我。

04

《雷雨.后》:如果想看雷雨,又觉得太长的人,请选择《雷雨.后》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冬之旅》《有一种毒药》《杀人》《雷雨.后》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