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小说家》读后感

昨的,终于用熬夜的愤慨,硬是把这本书看完了。

迫不及待想要洋洋洒洒地写一篇吐槽文。

首先,合起书的时候,我是一张尴尬脸,该怎么形容当时的表情?

若是看了一半没看完,可能最后怪罪的是自己。怎么又这么没毅力,连一本书都看不完,然后不断让自己懊恼,让自己自惭形秽,然后自信心继续受伤害。

但是!

看完了一整本,虽然成就感是有了,而且对自己的承诺算是达成了,一切都完美了,但怎么还是有种吃了屎一样的感觉呢?

(当然,我没有吃过屎)

这就搞笑了,据说这本书在亚马逊上还是畅销书,不管你有心还是无意,它被推荐在你面前的几率还是十分大的。有点忘记我是怎么找到的,估计我当时在选购一些小说类的书籍,然后顺便被推送到我面前的吧。我这人就是,比较偏好日本作家的书,基于对书名的好奇与好感,于是买到了这本《孤独小说家》。

看来这次又是期待值太高了吧。

这本书纯粹作为小说来看的话,价值真的不大,要说什么大的话,我倒是火很大。

《孤独小说家》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一个写小说的作家而写的故事。从名字中大概就能知道是写一个小说家成名,或者是作家写小说有哪些经历等等。这些也是读者可能会好奇的地方,很正常。不太正常的地方在于,书本背面的小说简介上,赫然印着,【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候,正是你离梦想最近的时候,你只需要再站起来一次】。哇,多么励志的一段话啊,这明显就是励志型小说嘛,那果断要看啊。

这本书花了我大概不下20小时,分了好多天,每天或多或少几个小时或半个小时这样逐渐看下来,几次几近崩溃,因为实在太无聊了!!!我可以说几乎,根本没有剧情可言吗??除了没有剧情,书背后承诺的励志呢?我完全没有感受到有任何励志的东西啊!若是这本书要拍成电影,我恐怕里面所有情节和对话加起来都不足以凑够90分钟。我实在佩服这个作者—石田衣良的文笔。能把一个如此无聊,无剧情的故事,加塞废话,直至扩充至一本书,这本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方面的才华,你必须承认他。甚至你可以说他是高手中的高手,这般无耻地凑够了一本18万字的书,真心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死了老婆的40岁作家男,带着一个10岁儿子生活的故事。好吧,我已经一句话讲完全本书的内容了,鼓掌~~~~~~~~~

问题是没这么简单啊,因为书中主角是作家啊,所以在《孤独小说家》这本书里,他还要继续写书啊,而书的内容竟然又是一本叫做《空椅子》的写丧妻的男人对妻子的思念之类的。另一本叫做《父与子》是写丧妻的男人跟儿子的生活。看完我这两句,我想你已经想吐了吧?

《孤独小说家》里面已经就是丧妻男人带着儿子生活的故事了,书内书还继续是一本写丧妻之痛,一本写自己原生态生活。我去,我真想骂脏话了。是不是真的构思到没有构思了才能写出这种乏味的东西呢??就书本传达给读者的,可真是缺乏诚意,随意搪塞的态度了。

除了一直推不开的情节,本书一直重复叙述,重复再重复地提及丧妻。那妻子也真是可怜,这么高的频率被提及,感觉’被’死了无数次似的。在我的阅读体验看来,我并不觉得石田写出了丧妻的伤心处,只觉得他在重复又重复而已。

而且还有矛盾的是,既然那么爱死掉的妻子,那么留恋, 书中的这个男主脚却不回避,也不拒绝四面八方上来勾搭的女人们。虽说都是女人们比较主动,但这男人似乎也乐在其中,这跟贯穿全书的丧妻之痛明显违和啊!

再则全书除了没情节可言,一般就是长篇论调写男人写作的痛苦,或者男人在自己诋毁自我的情绪中,或者是男人在无奈的等待中等等。

对于情节外事物的描写,如写风景、写情景、写服装、写物品、写神态,都多过对话描写。可想而知这本书看起来有多么地让人痛苦不堪。明明就是一个场景一个简单的对话,确变成一大篇废话文,而对话只有3、5条。虽然作为小说,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把握不好太过度的话,就是啰嗦的废话了。看完我已经被洗脑了,满脑子不是丧妻就是跟儿子的生活。而跟儿子的生活也没有太多内容,不外乎就是洗衣、煮饭、上学,没有了。god!平淡也不是这样平淡啊!拜托,起承转合呢?

虽然我们也可以怀疑是翻译翻得不好,但有些错误真是原则上都不能原谅的。有的地方上行刚写到酸的,下一行就说成咸的了,也不知到底是酸是咸的。有的地方是为了凑字数还是怎么地,开始不直呼名字,转而写成“书店女店员”,“在银座上班的女招待”。真是谢谢作者了,我看了大半本书了,我会不知道书店女店员叫什么名字么?我会不知道女招待叫什么么?不知道这错乱的表达是作者本意,还是翻译出现了问题。然而就算是排除了这些技术上的问题,整本书还是无聊得可怜。

结局方面也是,快接近尾声的时候,硬是给男主安了一个奖,等于回应《孤独小说家》背后的介绍一样,是啊,他终于通过10年努力得了奖了,但其中的艰辛,完全没有透露半点。就感觉奖也是给得莫名其妙,到了时候就该给似的。由于丧妻被重复过多次,难道是因为丧妻才给的这个奖么,我不禁心中这样讽刺。而且牵扯进来的感情线,也是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回过头去看了看亚马逊的评价,清一色的赞美,都说好看感动。我真的被打败了。

不禁让人怀疑,是我自己品味有问题,还是说他们都是《皇帝的新衣里》面的大臣呢?

有些沉了底的差评,其中不乏讲得比较中肯的。

看到一个逻辑严谨思维缜密的留言,分享一下:

首先质疑题目,何来孤独?
小说家本来就是独自一人创作的工作,要称为“孤独小说家”,肯定需要有特别孤独的地方吧。可惜全文通读,没看到主角青田耕平有哪里孤独了。有不少忠实的粉丝,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有三五个一直力挺的编辑,有两个红颜知己,还有一个懂事乖巧的儿子小驰,单单用丧妻来标榜“孤独”似乎非常牵强吧。这是面上的,内心的“独孤”是否成立?可以说,小说中耕平的内心确实是封闭的,让他无法开始新的恋情。但封闭并不等同于孤独,况且这种封闭也仅限于恋爱一面,至于工作上、生活上的烦恼和窘迫,却不乏倾诉的对象。这样的一个人,能称之为“孤独”?能值得在全书的标题上来标榜?

其次质疑主题,何来梦想和爱情?
小说很想表达耕平十年来为写作梦想的努力,很想表现耕平与亡妻之间不渝的爱情。遗憾,我要直言不讳地说,《孤独小说家》只不过写了一个潦倒自卑的中年作家怎样找回写小说的信心而已。写作十年,小说并未体现出耕平是为了什么梦想,他的梦想就是写作,所以这个梦想早已实现,让他坚持下来的更多反而像是生活的压力和无奈。而从未有获奖提名,甚至连加印都没有,合作的出版社一家家离开,当然很让耕平怀疑自己是不是写小说的料。但最最让他介怀的,是妻子的死亡似乎是因为抑郁自杀,似乎是因为她觉得和自己一起生活压力无法承受,似乎是因为自己依靠写作无法给她幸福。他一直不愿面对妻子的死亡,表面上好像是因为爱而无法接受她的离开,本质上只不过是惧怕“自杀”的事实对自己的致命一击。所以尽管签名会成功、连续获得奖项提名等外在的成功开始陆续到来,耕平都一直无法放下包袱,直到最后终于确信妻子是死于意外,他才终于变得一身轻松,再加上直本奖这一管激素,耕平终于飞上了天。残酷地说,亡妻对耕平毫无意义,在他心中,分量最重的不过是“死因”而已。所以,对准备打开本书的读者,我想先提醒,这本书里没有梦想,也没有爱情。

再次质疑故事,何来情节?
整个故事人为雕琢的痕迹太过了,这些情节完全就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吧?虽然说笔耕十年,厚积到一定程度薄发也理所当然,但突然接踵而至的事业运和桃花运也太假了吧。十年默默无闻,现如今开一次签名会突然就冒出一堆粉丝?四年丧妻,现如今几个美女突然投怀送抱(奈绪和香织可以说新相识,酒吧的椿却是旧识啊)?好吧,我只能承认这是“小说”了。后面大扫除发现亡妻遗物的情节,我就不吐槽套路旧到我看到大扫除就猜到结尾了,但每年大扫除,扫了四年,偏偏到这一年才发现这张并未刻意藏匿的光盘!?另外,一些地方还莫名其妙得让人莫名其妙。例如,听说老爸第一次有机会开签名会,按理说支持老爸写作的小驰应该是很高兴的,但小说却刻意将小驰的表现写得非常冷淡,搞得我一直神经兮兮以为那次签名会是个什么阴谋。如果说是小驰性格如此,可后面参加签名会、耕平获得提名、获奖时他的反应又是欢呼雀跃的,这是何解?又例如,有一段写耕平正和香织热情交换名片,发现香织的名片上额外提供了私人联系方式,突然瞟见小驰“冷冰冰的视线”,我以为小驰要反对老爸和香织发展,结果后面小朋友又十分配合这一对的交往,那“冷冰冰的视线”意义何在?其余更多莫名其妙的地方都难以一一举例了。

最后质疑作者,何来诚意?
一部作品出现前面这些问题,很难说作者是下了功夫去写的。更严重表现作者缺乏诚意的是,小说的许多地方前言不搭后语,完全就像是信口开河一般写下的文字。第一章第三节:开头小驰“叉开双脚坐在地板上,饶有兴趣地看着电视”,然后耕平问了他一句“小驰,你说给你找个新妈怎么样?”,结果小驰就变成了“一边马不停蹄地画着,一边说……”。小驰究竟是在看电视还是在画画?第四章第二节:耕平看中国历史小说第一人对其作品的评价,“反复读了多遍他的评词,却不见只言片语提及《空椅子》”,紧接着,“当他看到(同一个人)最后一段评词时,不料想被震惊得倒仰在椅子上。”既然都反复读了多遍,怎么突然又被最后一段震惊呢?反正我是被作者不负责任的态度震惊了!这是带着诚意写小说的态度?

最后的最后,指出一个比较专业性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也和作者的态度有关,为什么不好好翻查下参考资料!?第四章第一节说到,妻子久荣车祸死的时候“脸上虽然看不到明显的伤痕,但右半身却像被车轮轧过,已不成人形”;同一章第五节,当耕平赶到医院,看到“手术台上,躺着一个玩偶似的什么东西(久荣)。一个年轻的男医生跨在那个身体上,不停地做着心脏复苏按摩”。CPR(心肺复苏)明确“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是禁忌症,整个右半身已不成人形的伤势,请问怎么能够做心肺复苏?

总之,看完这本情节生硬,作者毫无诚意的小说,最多给2星,难道是石田衣良为赶截稿日随便写的文章?真是后悔一时的冲动购买了,以后亚马逊买电子书真的十分必要试读一下。

到此,综合以上,我觉得就是最完整全面的,对《孤独小说家》的解读了。

遇见好书爱不释手,遇见烂书,也只能是浪费了时间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孤独小说家》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