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热烈与隽永
——《霍乱时期的爱情时》读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时》看到中后段时,有一天身边环境太嘈杂,于是我带上了耳机开始放五月天的那些慢歌,原本只是想盖掉边上那些不动听的声音罢了,后来却发现歌曲与小说竟然意外的合适。一直觉得五月天的歌就是用来追忆咏叹一下所谓热血时光,如今偶然发现马尔克斯的这本书,在隽永之中也同样饱含着青春的热情。马尔克斯像一个历经沧桑却又仍旧充满活力的智者,将宏伟的爱情在娓娓道来,除了在马尔克斯的笔下,爱情似乎从没有在同一部作品中表现得如此的多样化。它可以是浓烈的、平淡的、短暂的、持久的、理性的、疯狂的、正大光明的、隐秘忧郁的……马尔克斯没有任何的褒贬,它们都是一样的美好动人。马尔克斯道明了他对生命与爱情的态度,他对人类心灵的关照和对拉美这片土地深厚的热爱与关切。
1
夫妻
曾经有个朋友这么跟我说:“如果要结婚,我宁愿对方能成为我的亲人而不是恋人。“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我并不能一语道中这两者的区别。或许亲人就是即使对相互的缺点心知肚明但也会坚定的一起生活的人吧。因此我最感兴趣的是乌尔比诺医生和费尔明娜的感情,夫妻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能够与更多人建立联系,却更难找到心灵的依托,大量的社交只会更加剧独处时的内心孤独空虚。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类开始试图寻找爱情,渴望爱与被爱,人们渴望与周围的人建立长期的、充满爱心的关系,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归属需要之一,而夫妻之情看似正是一种这样的稳定温暖的关系。马尔克斯可以用“幸福”二字来形容夫妻生活。
乌尔比诺医生和费尔明娜结合时基本完全出于理性,这也许和现在的大部分人一样,因为合适所以在一起。结婚之后他们融入在琐碎的生活里,不够浪漫甚至很世俗。他们要在种种生活琐事上磨合,因为他们是夫妻。“私生活和社会生活恰恰相反,是变化无常的、不可预见的”,人在社交中的形象可以是一成不变的,但在私生活中不可能,因为每个细小的方面都会切近相关,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发现新的矛盾、新的难题。在爱情与婚姻的叠合中,作者认为“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因为一点点细微的改变就可能使他们无法再继续生活下去、无法再相爱,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了。费尔明娜·达萨一度对婚姻生活感到无比失望,她成为了自己都一直不敢承认的模样:一个雍容华贵的女仆。她的丈夫爱他胜过一切,但这只是因为这是他神圣的义务。乌尔比诺是她生活中难以安抚的主角。虽然困难重重,需要做出相当的努力乃至学习,但仍然是能够幸福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会终于彻底了解对方,会变得好似一个人被分成了两半,能够在彼此的生命中互相搀扶,不慌不忙,适宜得体,共同战胜逆境,比任何时候都心怀感恩,从容地走在岁月长河之中。或许这就是乌尔比诺医生所说的:“一对真正幸福的夫妻,需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财富、稳定、安全感,这些物质的好处并不是爱情,但却又几乎等同于爱情。如何取舍就看爱情在你的生命中是否是最为重要的。似乎身边的大部分的夫妻之情都与之相类似,我尚不能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只是窥见一二,略做一个心理铺垫。
当然这两个人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和汤姆不同。虽说看起来都不是单纯因为爱情而结合的。但首先他们的合适,是生活角色的匹配合适。而且,他们可以说是人格高尚的一面更多,他们会在乎道德的要求、会在意对方的感受。婚姻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也很重要,他们会需要彼此带来的安全感。不是像汤姆和黛西一样,只是身份、财富方面可以匹配,结婚只是个形式,重要的是金钱,他们看重的是光鲜亮丽的东西,满足一下虚荣心和持续没法改变的奢侈的顽疾。他们没有这种细水长流的感情,只需要一时的满足。
因此弗洛伦蒂诺觉得,他们两个的感情其实牢不可破,他要走进费尔明娜只有等乌尔比诺医生离开这个世界。
2
挚爱
“如果你眼神能够为我/片刻的降临/如果你能听到/心碎的声音/沉默的守护着你/沉默的等待奇迹/沉默的让自己像是空气”。发现五月天的《洋葱》像是给弗洛伦蒂诺写的一般。
川端康成在《睡美人》中说:“年老的人拥有死亡,年轻的人拥有爱情,爱情可以拥有很多次,死亡却只有一次。”这句话在马尔克斯看来或许并不完善,为何年老的人不能拥有爱情?马尔克斯认为爱情富有激发生命的力量。爱情与生命的相通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达萨的爱情正能够诠释爱情与生命的相通性。费尔明娜·达萨是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从20岁起就一直爱着的女人,这一点历经半个多世纪,从未改变。
年少相识,他为了她废寝忘食地写缠绵悱恻的情书,约好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用大头针在山茶花瓣上刻下诗句送给她,在山头看好风向为她演奏刚好可以被她听到的小提琴曲,即使是被她的父亲举着枪威胁,他也能平静地说出:“我绝不畏惧为爱而死。”他像一个影子一般追逐着她,卑微到尘埃里。却也正因如此,他被她坚定的拒绝了。弗洛伦蒂诺在这之后得一阵子病得生不如死,状似霍乱。但也正是在经历了这样的生死考验之后,他更坚定了他的爱情信仰。费尔明娜是他层层包裹起来的最压抑最深处的秘密。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他对于她的回忆始终能围绕到那个四月,午后两点的阳光下和纷纷扬扬得杏花中她隐约得轮廓。他始终将费尔明娜放在心中的神坛上,任何人不能憾动分毫,无论他曾有过多少的情人,他心里的那些比婊子旅馆客房还多的房间,总是轻易的轰然倒塌,只剩她一个人。这让我想到了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在开篇说盖茨比的身上有一种瑰丽的异彩,它是一种异乎寻常的永葆希望的天赋,一种富于浪漫色彩的敏捷。这句话用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也很贴切。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也是这样一直保持着希望、一直相信自己可以坚持到自己的的命运得到费尔明娜·达萨庇护的时候,相信她能够听到、看到他的全心全意。
当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终于等到他梦寐以求的时刻,那时他们都老了。他觉得他并没有浪费时间,因为被那都是充满爱的岁月。他原本诗意盎然的感情在岁月的洗刷中不断升华,逐渐沉淀,他的经历让他对于生命、对于幸福都有了深刻的思考,他真正的成熟了、有了智慧,而且他能够以他的智慧感染费尔明娜,带她去追求更多的幸福。当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跛着腿、后背像被磨破了皮的驴子一样火辣辣的疼,当费尔明娜·达萨历经了各种生活的摧残除了死亡不再渴望其他任何一种幸福,他们仍能从灾难的瓦砾中找到生命的一线希望之光。小说结尾处,船长看到的费尔明娜·达萨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相处,他感到他们之间的情感并不像新婚燕尔的夫妇,更不像相见恨晚的情人。他们仿佛一举越过了漫长艰辛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的直达爱情的核心。他们感受到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他们没有纠结自己正在不可遏制的老去,而是抓紧所剩无几的时间,活出生命最美的姿态,越来越富有生命活力。
其实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与盖茨比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作为一个曾经的穷
酸小子疯狂爱恋一个仿佛是永远不可触碰的、高高在上的女神,后来她们都成为了“成功人士”的妻子,也真正变得求而不得。但是他们从未放弃希望,一直在全方面的努力,都为了配得上心爱的女人而努力奋斗过,通过复杂的手段跻身成功人士的行列。然而他们的结局截然不同。就从这两个人物本身来看,盖茨比是自私的,是不成熟的,是刻意的。他明知黛西的种种恶习并不适合他,他仍然固执的将她当作自己无法熄灭的理想,对现实视而不见。他强求黛西说出她从来就没有爱过汤姆,并且固执的认定必须如此。他没有弗洛伦蒂诺的智慧,他的所谓的爱情其实只是个华而不实的泡沫。而弗罗伦蒂诺能够在幻想和现实中找到平衡,“生如浮萍般卑微/爱却苍穹般壮烈”,他能为她“爬上最险山岳/走过最崎岖眷恋”,他明白“当时有多少心愿/就有多少的残缺”最终他一步步完成当时的心愿,一步步完成最美的残缺。
3
拉美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危及哥伦比亚的三大灾难战争、霍乱、人为破坏。马尔克斯在小说中也沉重地表达了他不可遏制的担忧。因霍乱堆积如山的尸体、肮脏的卫生环境、落后的医疗、愚昧古老的文化、被戕害的生灵、被毁坏的自然环境……一切都是千疮百孔、无可救药的模样,触目惊心。或许他也像书中的乌尔比诺医生一样,因为对这片土地爱恋之深,使他能用真实的眼光来看待它。但是他仍然保持着希望,依然饱含着热情,他相信拉美定会走向美好,因为还有很多善良而执着的人,在为了拉美的明天而努力着。
文案:龚敏
排版:金诗琪
责编:王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