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草色——读《草色连云》有感

生命的草色

——读《草色连云》有感

因拜读过《寻找家园》,我对高尔泰先生仰慕已久,于是近期忙里偷闲将先生的新作《草色连云》粗浅地翻阅了一遍。虽然自己才疏学浅,看不懂其中高深的美学理论,但沾沾先生的风骨与灵气,却还是对生命,对美有些许感悟。也在此写下一些拙见,聊以自慰自省。

高尔泰先生在《草色连云》序中写道:“渺小,惨淡,但绿着。绿是普世草色,故起‘连云’之想”。这种解释实在是一种富有诗意的倔强。这个世界几乎不合所有人的梦想,错误夹杂着真理,就如同睡梦穿插着清醒。只是有些人选择遗忘,有些人选择坚持。高尔泰先生在《寻找家园》序中说自己“弱者如我辈,一无所有,(宽容与妥协)不是可以学得来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自谦。人单方面地承受生活的淫威与碾压,在无穷的漂泊中饱受无穷尽的无力感、疏离感的磨折,但却能逐渐洗去历史的亢奋,学会比较冷静的观看和书写,这又何尝不是生活对我们的宽容与妥协呢?

高尔泰先生的这本书也可作为其《寻找家园》的补充。读《寻找家园》时,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似古君子的强健宽厚之风;读《草色连云》时,则多了几分对生命的真诚与对情感的赤诚。《寻找家园》映照出了现实的真相,当人们淡忘了曾经的苦难记忆与旧年的血泪,甚至试图将其抹去时,读之可使人醍醐灌顶;《草色连云》展现的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幼稚、肤浅、失败和弱小,但就整个发展的过程而言,它展现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伟大。这种伟大是一条灵动而不屈的曲线,在一次次的磨练中,自身获得了独立自持的情怀,如同荒原中的古树,不问冬夏,不惧变迁。

先生在书中也是一个会犯错的普通人:因为自己不合时宜的浪漫与傻气而让母亲与姐姐过得辛苦,因为年少轻狂而与友人遗憾分别,因为现实的压迫而被迫创作“歌德画”,因为心思粗犷,吃完了朋友的口粮而不自知。在书中,先生甚至也毫不避讳他与萧默、与前妻之间的感情纠葛。于是,初读之时,我一度认为先生于《寻找家园》后已有些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那般震撼人心的文字了。重又翻阅一遍,才略通其中的精神所在。

相较于《寻找家园》,《草色连云》更显现出对生命之美与复杂的真诚。生命中文艺与美的姿态,最终总会回归到质朴与倔强,进而沉淀为一个人的风骨。就像艺术中的“平淡”,是要在“绚烂之极”之后才会出现。从“少时汩于世俗”,到“晚而悔之,再到“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是美从表面深浸入骨血的过程。在美学范畴里,主体意识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如何保持所谓主体意识,所谓美感的纯粹性。正如张爱玲在《流言》中感慨的那样,“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会往往是第二轮的。”我们置身的现实,我们“感受”到的美,并不是由心而发的,自己所能发现并主动追求的独特的美,而多半是被教材、广告等媒介刻意塑造起来的美。这种美如同红妆胭脂粉,描画的是沧桑,是风尘中的美,每一笔都是对真我的欲盖弥彰。我们所要追寻的,是真正的本我。不需要通过华丽的语言来装饰自己的思想,不需要通过奇异的形式来赢得关注,只需要平平实实的,仿佛混不着力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正如先生所说,“中国美学的传统,无论书画,都强调‘古朴’之美,‘稚拙’之美。” 在台湾高雄的佛光山上,萦绕的是工商业与政治强行塑造出的宏大气魄,扑面而来的是隐藏在宁静悠远下工业时代岛国的繁华与无助。而从洪毅然先生那间破屋子满墙的写意兰竹中,我们却能体会到无声的惨烈与郁积的宣泄,体会到真正的文艺与美的姿态,体会到知识分子的气节。这种古朴与稚拙之美,从淡远的《诗经》便有了滥觞,因古朴而久远,因稚拙而恒常,成为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共同气质。黄庭坚面对黔州阴雨高歌“风流犹拍古人肩”的豪放不屈,梁启超先生在逃难的小屋中提笔画梅花于灯上,与夫人共赏满屋映出的红梅图的风雅大概也是同源的吧。

“渺小,惨淡,但绿着。”这恰恰是每个人生命的草色。高尔泰先生因为时代的特殊性,于人生中目击了人的倾轧、屈服、扭曲和抗争,目击了生命的脆弱和复杂,目击了宏大的事件中流血的细节。他经历的是传奇,可读来如静水流深,美得令人动容。几十年的时间里,先生将他的苦难与希望熬成了文化,煮成了美,磨成了淡然。如同北岛先生所说,先生的文字朴实而细腻,融合了画家的直觉和哲学家的智慧。它没有近年被捧得很高的木心散文中处处透出的那种“民国范儿”,少了一点天才们特有的孤傲与幽怨,文字中没有悲剧式的壮丽情感。若是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诗经》中洗尽铅华的汉语写作一脉。

身于浊世,意超世外,在贫瘠到极致的生活中或得丰盈的人生,于凡俗生活中找寻雅致的韵味之美。先生在《寻找家园,就是寻找意义》这篇访谈稿中,将这种素养归结于古汉语的影响。先生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荒漠中得以保全自身,保持审美的独立性与精神解放的良方,大概就是从文化、历史与传统中汲取的本质的美。

文案:杨扬

排版:金云艳

责编:王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生命的草色——读《草色连云》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