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童年的秘密
巴尔扎克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也许本来我们每个人都想做那个护花使者,保护那一片聪明。只是在不自知的傲慢与自大中,人们总是不知不觉地成了童年的“杀手”。儿童是接受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对象,如果我们不去寻找童年的秘密,我们将始终被挡在面纱之后,永远走不进他们心里。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教会我们重新审视儿童,发现他们的秘密,帮助他们成长。
一
发现童年的秘密
1. 发现童年“独一无二”的秘密
玛利亚·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第三章《生物学的插曲》和第六章《精神的胚胎》里都不断强调一个观点:“人类就像手工制作出来的个个不同的艺术品,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之处。每个人都是件了不起的艺术品。”在现实生活里,教育更倾向于最大效率地培养人才。所以我们有一样的标准,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方法。我们再也不是手工制作出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我们是同一生产线下批量生产的工艺品。
这样的焦虑也渗向了儿童世界。事实上,儿童世界是最具有想象力,他们对周遭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所以会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但成人鲜少有耐心真正去倾听,真正去尊重这种独特性。就像网上流传的那段对话,老师:“雪化了是什么?”学生:“是春天。”这样一个极富有诗意,值得肯定的答案却直接遭到了否定。其实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总是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儿童思维的创造性和独特性。这些归根到底就是我们真的只有一套标准来衡量学生造成的。我们渴望有创造精神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是凭空而出的,它正是需要我们谨慎地把握那童年的“独一无二”。
2. 发现儿童“敏感期”的秘密
玛利亚·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第七章《心理的发展》里提到了“敏感期”这一概念。她通过雌蝴蝶利用幼虫对光敏感从而促进幼虫爬到枝头,工蜂群选择食欲正旺的蜂皇等例子清楚地向我们阐述了“敏感期”的重要性。“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的指令行事,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丧失了,永远丧失了。”
我们应该明白,儿童能够在其敏感期里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样东西。如果我们破坏了儿童的敏感期,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紊乱,甚至变得乖戾。举例说来,我们我们不断阻碍阻碍儿童探索世界的活动,他们就会“发脾气”。比如,我们发现,当儿童要求自己吃饭,但被家长以会搞脏衣服拒绝时,他会哭闹以示不满。可惜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到了这样一个表象,却没有去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后果。当这样主动探究的机会一再被剥夺,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变得羞怯怀疑,不再具有探索精神。独立性减弱,变得依赖父母。所以为了儿童长久健康的发展,我们应该要重视“敏感期”的秘密。
3. 发现儿童“节奏”秘密
玛利亚·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第十三章《节奏》里重点讨论儿童成长有其自身的节奏。这一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生活中到处有这样的例子,成人总是自以为是地判断儿童在做无意义的事,他们只会用最终呈现出来的一个外象的结果来判断。我们总是缺乏耐心,缺乏共情。但是我们如果一直阻碍儿童的行动,我们就成为儿童自主发展的最大障碍。想象一下,一个孩子自己要穿衣服,他穿地又慢又不好,家长总会觉得那样是在浪费时间,并没有去考虑儿童内心渴望成长的需要。久而久之,他会对自己不自信,变得脾气暴躁,性格乖张。
孩子,你慢慢来
我始终记得在《孩子,你慢慢来》里,龙应台这样说道,她愿意花一辈子的时间去等一个孩子系好蝴蝶结。这听起来很荒谬,尤其在这样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候,我们最缺乏的就是静静等待的时间。我们不懂,也许再等几分钟,事情就会有不一样的转机。也许正是这几分钟,给了儿童一次自主探索世界的机会。所以说,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和智慧去用一辈子的时间等待他们的成长。
二
结语
“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里写到: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童年里的创伤,它微小而又巨大,微小到你我作为成人都不曾设想过,巨大到那些儿童得用一辈子的时间舔舐这个伤口。《童年的秘密》对于我们重大的意义就是,它敲击了我们自以为是的外壳,让我们得以真正睁开眼睛看看儿童那双充满探索欲的眼睛,倾听他们那真实的心跳声。作为未来的教育者,这本书值得我们的阅读,作为未来的家长,这本书更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儿童的发声弱小而又容易被人忽略,既然有一样一本书的存在,我们就该好好去倾听!
文案:蔡语嘉
排版:金诗琪
责编:王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