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只是孩子》 :读第二遍,仍觉得魔幻

这是爱的夏天,

也是躁动的夏天,

一次在布鲁克林的偶遇,

将两个年轻人引向了艺术、奉献和启蒙的道路。

帕蒂•史密

读第二遍,仍觉得魔幻

——读《只是孩子》
文/悠然

来源/森林21天共读

编辑/小森林

这是一本写作手法很朴实的一本回忆录,读来却分外魔幻。快速地翻阅第二遍,依然魔幻。

这两个人挺有名的,只是我一点都没听说过。帕蒂•史密斯70年代的朋克教母、诗人。罗伯特 梅普尔索普是先锋摄影家。他们都出生于1946年,是恋人,一起生活了六年,直到罗伯特发现自己是同性恋。

1946年出生的中国人眼中,同性恋、嗑药、同居、第三者、偷窃都是道德败坏的象征,这些内容充斥在整本书中。但他们却只是像孩子那样单纯而迷惘,像孩子那样渴望自由,像孩子那样执着于艺术的追求。

六年间,即使在分开的时候,他们也从未分离,用信任填补时空,交付彼此的孤独,守护滋润彼此的艺术萌芽和想象。很难想象世间有这样的迷离而纯粹的情感,却又坚信那些都是真实的。

在他俩之间,游戏是一种誓言,一辈子都没有违背过。他们之间有个最雷打不动的游戏叫做“一天—两天”。“前提非常简单:我们之中必须有一个作为指定的保护者,保持警觉。如果罗伯特用了药,我就要神志清醒地在场;如果我情绪低落,他就要保持积极;如果一个人病了,另一个就得健健康康的。我们从不同时任性,这很重要。”

他们的关系这样紧密,他们相互间却拥有无意勉强的单纯的自由。“他也有一条要去追寻的道路,并且得无可选择地撇下我。我们明白了,我们索求的太多。我们也只能够从“我们是谁”和“我们有什么”的角度去给予。”

这本书是献给罗伯特的,读完这本书,你无法不爱上这个打破规则的孩子。“我打开了门,也关上了门。”他写道。他谁也不爱,他爱所有人;他爱性,他恨性;生活是谎言,真理是谎言。最终他以一道愈合的伤口为思绪作结。

“我一丝不挂地站在那里,画着。上帝握着我的手,我们一起歌唱。”这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宣言。他想象如果他能立下契约,接近撒旦最纯粹的自我,也就是光明的自我,他会认出一个同类的灵魂,撒旦也会在名利上成全他”。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只是孩子》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