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与目送之间
——读《目送》 龙应台 著
文/杨咩咩。!?
最初知道龙应台是因为某天在高中班级里开始流传一本书叫做《亲爱的安德烈》。
书的封面上有一个很亮眼的小伙子,得了机会,我也将这本书借过来阅读了一番,当时的感受是真的羡慕安德烈和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
或许开始写信的初端并不一定是美好,但是他们延续了这个良好的习惯,用书信代替语言,可以心平气和地用文字交流,解决母与子之间的隔阂。
那个时候正值高中时期,那个时候大概也是很多人生中最叛逆的一段时光吧。加上读书压力也大,和父母之间近乎没有交流,他们不懂我,我也不想让他们懂,所以特别羡慕他们母与子有一个这样可以交流的机会,甚至在心里暗自叹息:要是我也有这样的父母就好了。
后来在大学又看了她写的《孩子你慢慢来》;现在开始阅读《目送》,这部被称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花枝春满,悲欣交集。
开篇第一大卷就是: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书中说:我慢慢,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渐远行。
是啊,小时候我们走到哪都牵着父母的手不肯放开,大手牵着小手,小手就好像被包裹在整个宇宙间,是那么的有安全感。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们去上寄宿制中学,父母送我们到校门口,我们头也不回地和遇到的同学勾肩搭背朝教室走去,从来不曾回头看父母,那时候他们的手空了,也不曾想他们的心里是否也空了一块。
慢慢地,我们长得更大了,我们去其他城市读大学,甚至去其他国家读研究生,每逢离开家,父母都会送我们到车站或者机场。
我们一心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却不曾想那时候的父母心底是否失落,就好像他们曾经一心一意护育的小树苗终于长大成林,并且提出想被移植到远离故居的森林时,当我们走进车站走过安检连朝他们挥手都不曾时,他们望着我们的背影是否会黯然神伤。
一直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也应该开始为父母着想了吧。也许将来等自己做了父母,或许就会有更强烈的感受。
人与人之间的牵绊远比我们自己想象的更加薄弱。一直习惯被父母目送着,终有一天,我们都要面对目送父母。《圣经.传道书》中说:寻找有时,放手有时,保持有时,舍弃有时。
那么,我想在那些有时到来前,在被目送与目送之间能做的就只有珍惜二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