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因什么而存在
——读《鼠疫》 加缪 著
文/发现天鹅座
题 记
世上的罪恶差不多总是由愚昧无知造成的。没有见识的善良愿望会同罪恶带来同样多的损害。人总是好的比坏的多,实际问题并不在这里。但人的无知程度却有高低的差别,这就是所谓美德和邪恶的分野,而最无可救药的邪恶是这样的一种愚昧无知:自认为什么都知道,于是乎就认为有权杀人。杀人凶犯的灵魂是盲目的,如果没有真知灼见,也就没有真正的善良和崇高的仁爱。
(一)今天我选择了加缪的《鼠疫》。
女主播,念得本来就不慢,加速变成两倍速度播放,感觉浑身的力量都用在耳朵上。听了两个多小时,读的人翻书也录上了,窗外摩托启动的声音也有,关门,孩子哭,很是热闹。我就这样听到接近一半,以前曾经半途而废的一本书,到这里已经可以确定这一回可以完成。
我一直很喜欢他的《局外人》,虽然很多人不喜欢,觉得主人公冷漠而不可思议。但我见过非常情绪化的人,身边也有非常讨厌自己出汗或者说讨厌自己有不洁感的人。昨天我还听到别人的聊天里涉及到其中一方不记得自己母亲的生日。
我知道局外人是存在的。他值得同情而不是憎恶。
我尤其喜欢加缪的文笔,译著的文笔通常在修辞、语言节奏、细节描写可以看的出来,我喜欢加缪选取的细节。我们被教育的,对细节这个词有些偏见,其实细节描写更像印象派画作,每个人表现对象时用的细节都不相同,文笔好的人写的细节像奇妙的图案。
《鼠疫》属于长篇小说,上次看时我还在喜爱幻想的年龄,不能理解里面隐含的思想。而且,大段的几乎没有情节推进的议论和描述,也很容易令人厌倦。这次听,感觉好多了。
《鼠疫》究竟在讲什么呢?
当然是存在啦!里面有个倒霉的年轻记者,在鼠疫爆发前来这座城市采访,结果也被军方的封锁线囚禁在城里无所事事,他说“人们都在过一种抽象的生活”,他自己则想法设法摆脱……
现实中,人们,真的在过着一种抽象的生活,几乎每个人。
人们在追求幸福就像遥望的星辰。
我最近听罗洛梅说,我们至多只能获得快乐,因为快乐有它的真实性。但幸福是抽象的,它像梦境里反复出现的仪式,符号,或者指令……这样想,会有些绝望,不过我认为加缪确实厉害,他能构思出这样的沟通方式,很了不起。
他编排出一个奇特的境遇,让不同身份性格的人来表演他们的本性,就好像物理学家创造出现实几乎难以达到的环境条件来验证一个定律一样。
我确定这本书不是对阅读能力和技巧的挑战,而是对读者三观或者说人生哲学的挑战。
(二)今天听完了加缪《鼠疫》的下半部分。整体不如前半部分好。
一个临海小城受到瘟疫的突袭,每天都有上百人丧命,活着的人,要不及时行乐,通过纵欲逃避死亡的恐怖,要不想方设法逃离,其中很少一部分人投入到与瘟疫的抗争中。
主人公是位医生,自始至终都在抗击鼠疫,但自己的妻子却在隔离区之外因其他疾病死去。
后半部分主要讲的就是他和几个朋友一起与病魔斗争,而这吞噬生命的魔鬼却自行消弥的过程。
书中群描述的极端情况我从未经历过,但也不能不说有些接近与此的。
造成群体性惶恐的事件,往往会带来许多令人惊异的现象。你会看到物质幸福的不堪一击,看到没有信仰的脆弱,看到慌不择路的自投罗网或者命悬一刻的幸运逃脱。
这些见识会让人看淡时间、名利、金钱,但人们很快就会适应新的生活,重拾旧日积习。能够保持清醒的人,会对世界感到厌倦和绝望。
我们因什么而存在,怎样认知自己的存在?
逼我们回答这类问题的首先而且可能一向都是痛苦、无奈和孤独。
到我们缺乏对这些感受的尊重和倾听。
我们会过度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