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宛如一部小说》
——达尼埃尔 佩纳克
文/ 发现天鹅座
(21天共读群)
题 记
阅读,没有自由可贵,远次于爱情,远远没有你的大脑复杂。如果你不喜欢阅读,相信我,只有两个原因:一,你没有给自己自由的闲暇,是没有给自己,而不是没有!二,你没有找到那些写给你的书。
对书的热爱源自口述的传统,
而你就是那位伟大的祭司。
——达尼埃尔 佩纳克 《宛如一部小说》
让我们这些不信教的读者,开始抱有充当书的祭司的念头,是个不错的主意。
伊丽莎白·爱森斯坦说:“印刷机的使用,使一个人说的话和写的著作得以流芳百世,从而创造了一个崭新和普遍的自我观念,但这也就几百年的事,在人类历史更多的文化时间中,人们大都用口头来传播故事和思想。文字作为媒介,对于很多人而言(包括儿童和懒得思考的成人),同时也是壁垒。所以,我们不应该扔给他——不读书的人——一本书了事,而应该充分发展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深入理解作品,用自己的语言来充当对方了解书本的媒介。”
你已经得到了这本书的第一印象。
“作者佩纳克,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出生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青年时期的求学生涯对他简直就是灾难,但差生遇上教导有方的恩师,使他最终出色地完成学业并当上了教师,成为作家。
作者在中文世界里,不是一个著名的作家。不过从一句话的经历概括中,你应该已经隐隐感觉到,他不会按常理出牌,而且书中的内容一定依据了他与众不同的经历,要让我们对一个人的成长得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其实,看到这段简介,我跟自己击了一下掌,嘿,这是一本写给我的书。虽然我没能成为教师和作家。但我也是个差生。
一本书,写着它的书名,却留着我的时空地址,碰到这样的情况时,我每次都会告诫自己,不要以为这是一种幸运。它之所以来,源自我之所以寻找和等待。
当我在一位书友的读后感里看到了这本书的内容,当我决定参加这位书友(感谢那位书友的推荐!)也同时参加的上一场活动,当我选择相信这个书名,这期间发生了流星划过夜空般迅速的心灵闪耀,还有一秒钟就做出的不二选择,都有其背景和原因。
我和书,和人,互相选择,越来越默契。不要误以为这是骄傲自大,电影《保卫萨拉热窝》里有句名言适合用在此处:谁活着谁就知道。这个“活”,一层意思是生理上的未死,一层意思是动态地选择怎么活。我说的是第二层意思,相信一些,拒绝另一些,然后就能得到我想得到的,无论时间,还是目标。
强调一下,我也没有碰到所谓的恩师。至少他们都不曾出现在我逃课的路上,或者考试作弊的当口。我的老师,遍布世界各地,全都通过他们的书跟我对话。少年时代,我很少读书,那时生活对我的培养趋向于班主任鄙视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对我来说,在游泳池里叱诧风云远比考试名列前茅更有成就感,也更自然而然。上学最大的期盼,就是等待放学。但我通常都是很早来到教室,享受没有老师只有同学的快乐时光。
与此同时,我有一个爱读书的母亲,她跟我一样不会编故事,但她对文学的向往,自始至终都给我留下了文学很好吃的印象。父亲不看书,如果看报纸和工作书不算在内的话。但是他允许我使劲地玩,并且几乎不过问我的成绩(如果不发生因为其他原因请家长的情况)。不要以为他对我放任自流。高中二年级以前,我经常因为怕挨打而不敢进家门。不过,我的父母,很好地保护了我对阅读的向往。直到二十多岁,当我百无聊赖需要一种打发时光的方式的时候,阅读,像墙角时刻准备抓住我的小伙伴一样,迎面而来,吓我一跳。
作者佩纳克在书的前半部分一直在谈,孩子们上了学之后,怎么就变得不喜欢阅读了。在孩子上学前,他从书中获得的快乐,纯粹,带着母亲的笑容和嗓音;神秘,不被问及任何词汇和知识点。然而,入学后,阅读成为老师和家长们要求他获得某种日后谁也无法量化的知识的手段,孩子变成了最糟糕的读者。
“少年被关在房里,与世隔绝,面前放着他根本不想读的一本书。摊开的纸页犹如一扇扇阴森的屏障,禁锢他出逃的欲望,扭曲的文字像群魔狂舞。他坐在窗前,身后是紧闭的大门。第四十八页。他没敢计算这四十八页花掉了他多少时间。全书共四百四十六页。坦白说来,有五百页。五百页!要是有对话的话,还勉强过得去。一点不假!在狭窄的白边内,挤满了一行行文字,黑压压的段落层峦叠嶂,幸好,偶尔会有亲切的对话出现——破折号就像沙漠中的绿洲……”
虽然我没有被强迫读一本文学书的经历,但上述感受我也曾体验过,那是怎样的惶恐和畏惧呀。
“当我们没有教学之忧的时候,我们便成了伟大的教育家。”
孩子进入了小学,家长装上了老师的假面具,不再做伟大的教育家。多么遗憾,多么令人惋惜。上个周末,还有许许多多,大概有几千万孩子,曾经面前摆着一本自己不想读的书,故意磨蹭,等待着刑满释放的佳音。
怎么办呢?当看电视上升为一种奖励,而读书变成一种苦役时,我们该怎么解救孩子们呢?
首先,忘记“必须阅读”的教条!
真的存在这种必须的话,我们的一生都将在“必须”的牢笼里度过。必须礼貌?即便面对无礼奚落一个反应慢的学生的老师?必须负起责任来?如果这责任方根本没有负责的能力?必须安静?如果他整个心正沉浸在沸腾的童年?必须阅读,哼,有的人一辈子只读了个位数的书,但这并不妨碍他思考,幸福。因为阅读这件事,首先必须自由选择,才可能成其为阅读。
其次,想想听睡前故事的美好经历吧!孩子听到了一个好故事,“再讲一遍!”他会这样要求。但是,当他进入了学校,家长们如释重负,故事不再讲了,有学校呢,他自己也可以读。作者说,面对巨大的阅读障碍,孩子更需要你来跟他一起读,开始你可以给他念,给他讲,慢慢地,他会跟上你……我深信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虽然,不是每个家长具备相应的条件,比如能找来孩子喜欢的书,或者有时间陪伴等等。
最后,阅读,要摈弃教条获得以下自由(同样适用于成人阅读):
1 不读的权利
2 跳读的权利
3 不读完的权利
……
10 沉默的权利
最后一条真棒!沉默的权利,哼,我还想加一点补充,沉默,并且无人打扰地回顾一下刚读过的书,好像回顾刚刚分别的一场约会。晚上,当我回到家里,做完了所有爸爸和丈夫的事,一个人静静地想念自己读的书,就只想书名,也能让我感受到宁静而深远的乐趣。
说实话,关于这些阅读权利,我自己总结的方法比这个简单多了,只两个字:自由。作者帮我细化了,也很好,因为思维是个杂食动物,及喜欢具体如面包渣,也喜欢抽象如价值观。
最后,关于这本书,我还要着重提出作者的一个观点:
阅读的乐趣近在咫尺,却被青少年(远远不止这一个群体)束之高阁,因为他们暗地里害怕:害怕(一种与生俱来的害怕)无法理解。
有些书,我颤颤巍巍地借给别人的时候,心里担心的就是这个。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头读起,好像世界上除了双脚从未发明过其他交通工具。结果,书的第一页可能就是喜马拉雅的珠穆朗玛!我常常心怀惶恐地盼着借书人的消息,我等待着,祷告着,希望他能度过一开始的重山峻岭、深沟大壑。比如一本小说,我深知25页后就能深深打动他,可是他很可能在第14页和那个故事永别。也许就因为几个难以念出来的名字,或者一大段令人恐惧的景色描写。我要是在旁边,一定给他一架最先进的飞机。飞呀,人是可以,有权利飞的。无法理解,有时候意味着你可以不用去理解。
阅读,没有自由可贵,远次于爱情,远远没有你的大脑复杂。如果你不喜欢阅读,相信我,只有两个原因:一,你没有给自己自由的闲暇,是没有给自己,而不是没有!二,你没有找到那些写给你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