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时期的杨绛和她的先生
——读《从丙午到“流亡”》杨绛 著
文/ 香浓(21天共读群)
题 记
历史是不能被忘却的。有些伤揭开来会痛,但是不揭不代表它不存在过。回顾昨天的痛楚和不堪,其意义究竟在于哪里呢?
我个人觉得,还是为了提醒自己,让我们在前行的匆匆中、在俗世的浮躁中、在日复一日对我们的曾经渐渐淡忘了的麻木之中,悚然一惊,醒来。
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杨绛先生尚在世,封首内页的作者简历里,写的还是“杨绛(1911—)”。 今天当我翻开这本小书的时候先生已经不在了,心中那种熟悉的无言伤痛又涌了上来。
很早便知道先生的《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她翻译的《唐•吉诃德》以及她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很早便知道了她作为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与钱钟书先生一样,幽默、睿智、勤奋、好学,堪称奇才。但是她的作品我一直未有细读——因为情怯而心生畏怖,所以长久以来一直未敢细读。要知道,读这样智慧老人的文字,你会分明地觉察到自己的懒怠、知识的浅薄、以及格局的狭隘。你会羞惭喟叹,然后痛定思痛,想要振臂奋发。
本书小巧,但是字体却很大,极其便于长久纸质阅读眼睛疲累了的人来看,深得我爱——此是题外话。本书包含三个小部分:丙午丁未年纪事,干校六记,“掺沙子”到“流亡”。名字不是什么诗情画意的那种,年轻些的人也对此名、此中描述的那些往事更感陌生。但我主张现在的人要看,要了解那段历史、见识那些曾有过的荒诞不经——尽管我也不曾经历也不曾熟知——而后知珍惜。
想聊聊《丙午丁未年纪事》。丙午丁未年的大事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不是“革命”的主要对象,一般只不过是陪着挨斗罢了。《丙午丁未年纪事》所记的是一个“陪斗者”的经历,所反映的乃是这场“大革命”里的一个小小侧面。但在细读之后你会发现,饶是这样的所谓“小小侧面”已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惊心动魄。然而对于这种种屈辱的狂风骤雨,这位老人的下笔却是云淡风轻——有自嘲,有反讽,谈笑自如。
“一九六六年八月九日——也就是阴历丙午年的六月,我下班回家对默存说,我今天‘揪出来了’,你呢?
他说,还没有,快了吧?
果然三天后他也‘揪出来了’。
我问默存,你是怎么‘揪出来’的?
他也莫名其妙。‘大既是人家贴了我几张大字报。’”
对于关切自身的定罪,就在小俩口之间的平平常常的对话中以一种拉家长的方式,聊开了。日期记忆精准到年月日,表明了对那段历史的永不忘却;轻描淡说的对话,仿佛在说的别人的故事,这又显示一对知识分子的坦荡、镇定自若;而对话里的“莫名其妙”也是对当时那种颠倒黑白、胡乱定罪的无情揭露。
定罪后,“默存的专职是扫院子,我的专职是扫女厕。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每天上班后要身上挂牌,牌上写明身份和自己招认并经群众审定的罪状)。两人各按规定,精工巧制;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我们都好像阿丽斯梦游奇境,不禁引用阿丽斯的名言,‘curiouser ana curiouser!’”
这样的一本正经,这样的若无其事,包含多大的讽刺,多大的无畏和坦然!
读到这里,你会觉得那些遭遇虽不幸但倒也容易经受,就这样吧,是不是?但是且慢——
“我和同伙冒雨出席棚(把揪出来的人押上台示众的地方),只愁淋成落汤鸡,不料从此成了‘落水狗’,人人都可以欺凌戏侮,称为‘揪斗’……
有一天默存回家,头发给人剃掉纵横两道,现出一个‘十’字,这就是所谓‘怪头’……
听说他的一个同伙因为剃了‘怪头’饱受折磨,理发店不但不为他理发,还给他扣上字纸篓子,命他戴着回家……
有一家大娘却狠,口口声声骂‘你们这种人’,命我爬进铁丝网拦着的小臭旮旯,用手指抓取扫帚扫不到的蛋壳和烂果皮。押我的一个大姑娘拿一条杨柳枝作鞭子,抽得我肩背上辣辣作痛……
那个用杨柳枝鞭我的姑娘拿着一把锋利的剃发推子,把两名陪斗的老太太和我都剃去半边头发,剃成‘阴阳头’。我不愿长他人志气求那姑娘开恩,所以由她剃光了半个头。那是八月二十七日晚上……
…………”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现代,如果换作是你,想一想,仔细想一想,你可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你可感到喊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真是无尽的屈辱,真乃天大的冤屈?!
在那个时代,“牛鬼蛇神”们每天清早上班之前要扫大院,清除垃圾,还附带一连串的禁令。
作者自嘲说她们这群“牛鬼蛇神”是最驯良的罪犯,不论谁的命令都奉行。因为一经“揪出”就是在人民群众之外了,如果抗不受命,就是公然与人民为敌,就是“自绝于人民”。那时,“牛鬼蛇神”互相勖勉、互相安慰的“官话”是“相信党,相信人民”。虽然在那个时候,不知有谁能看清党在哪里,人民又是谁……
历史是不能被忘却的。有些伤揭开来会痛,但是不揭不代表它不存在过。回顾昨天的痛楚和不堪,其意义究竟在于哪里呢?我个人觉得,还是为了提醒自己,让我们在前行的匆匆中、在俗世的浮躁中、在日复一日对我们的曾经渐渐淡忘了的麻木之中,悚然一惊,醒来。这几日正是北方南方天气转寒之时,我特别愿意珍惜这种寒冷——
愿因一种冷而更知暖的可贵,因一种丑陋而更懂得生活中的美好,然后笑笑将它们牢牢握住,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