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看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研究到一半的时候,我非常确定一件事情:文化是孩子的第二遗传,传统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无处不在,遍布各个角落。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孩子是一棵树的话,那么文化就是树底下的那片土壤或者说是气候。你可以对树进行整理修剪,也可以浇水施肥,可是你没有办法改变这片土壤,改变周围的气候。我们来展开看看: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到处都是同学会,老乡会,这点在小城市表现得尤其明显,随便观察一个单位,基本上都是朋友套朋友,亲戚套亲戚。理解了这点,你就会明白,北大校长为什么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了?关于吃亏就是占便宜,我记得我奶奶也说过,她的原话是吃亏是福。这就意味着,从小到大,从农村老奶奶到北大校长,都在教育你,吃亏就是占便宜。很明显,你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大气候。
注意,北大校长说这番话的时候是在去年,也就是2017年,截止到去年,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中国跟世界的连接已经非常紧密了,整个世界越来越趋向地球村。即便如此,北大校长还是要告诉中国的精英们,吃亏就是占便宜,你不得不承认文化是孩子的第二遗传,对孩子的影响无处不在。
是不是我过度解读呢?我们接着往后看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每次我听到这俩句话的时候,都热血沸腾,做起事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尤其是自强不息。一听到自强不息,我就想起平凡的世界男主角,那个出身贫苦,却自强不息的孙少平。很多时候,我快放弃的时候,这几个字都能给带来持续的力量。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出自《周易》的前俩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周易是四书五经的,五经之一,也叫《易经》。
看到了吗?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虽然你没有读过四书五经,但是他对你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我再举一个例子,帮你强化一下这个印象。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自强不息我就不说了,止于至善,来自《大学》头几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四书之一)。在我看来,陈嘉庚的意思是希望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他本身也是这种思想的践行者。这里,我在引申一句,毛主席说的又红又专,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明白了吗?这就是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文化的力量可以穿透五千年的历史。面对五千年的的冲刷,它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沉淀在孩子的骨子里,形成了文化底色。我们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一脉相承,继往开来。
好啦,兜兜转转,说了半天,我都是在阐述文化的力量,文化是孩子的第二遗传,知道这个对你养育孩子有什么用呢?很明显,我们应该回归传统文化,站在中西方文化不同的背景上面去养育孩子,而不是一味地照搬西方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出了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也道出了一个大陆文明的智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