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标准错了
文 张玉庭
有个现象挺引人关注,这就是,越是低年级的孩子,回答问题越是主动。
换言之,这个年段的孩子特别自信,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不论你提出何种问题,他们都能争先恐后地踊跃回答,那气氛之热烈,那回答之主动,那答案之五花八门,无一不在昭示着这样一个生动的事实:与成人相比,他们才更具有“别开生面”的出色的想象能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认定,这种强烈的表现欲,实乃人类创造能力的一种最生动最迷人的早期表现形式,它虽然天真却格外可贵,虽然幼稚却格外自信,对此,理应予以热情的鼓励,切不可横加指责,而且,越是及时地予以鼓励,也就越有助于增强孩子表现自身思想自身能力的欲望,为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
既然如此,在早期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必须力戒用答案是否“符合现实”这个标准来衡量孩子,只要孩子勇敢地回答了,积极地思索了,就必须及时地给以表扬,这将无疑意味着保护着他们的自尊心,保护着他们主动思考热情参与的积极性,而这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鼓励,也势必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自信,自强,自尊,自立,养成肯思索,敢思索的好习惯。
那么,如果不是鼓励而是嘲讽呢?请细品一个这样的事例。
一次,小男孩儿丁丁画了一幅画:画上的花开得极漂亮,一只可爱的小猫走了来,用摘下来的花瓣做成风筝,兴高采烈地在蓝天上放――那花瓣形的风筝飞得好高好高,都能够到天上的云彩了!不料,面对这幅极有创意的画,丁丁的爸爸却不满地撇了撇嘴,还恶狠狠地挖苦道:“这能叫画吗?花就是花,花瓣怎么能当风筝放呢?逛公园时随便摘花,这叫爱护公物吗?不文明不礼貌的小猫还被你画得笑眯眯的,错!错!错!”于是,也就在这场狂风暴雨式的批评之后,丁丁那活泼可爱的创造精神严重爱挫,他再也不爱画画,更不要说画任何一幅稍有新意的画了。
让我们再看一个相反的例子。这就是,一般人切苹果,总是遵循着千百年来的“老规矩”,沿着南北极的方向纵向切开,谁也没想过沿着“经线”的方向横着切开。这天,一个名叫西西的小男孩别出心裁,偏偏横着切了一刀,并因此看到了一大一小两个美丽的五角星,这一新鲜的发现让孩子兴高彩烈,孩子的父母见了,就也立刻因势利导,热情地夸奖孩子做的对,热烈地夸奖孩子有新意,并笑眯眯地说了一句:“看见了吧!正因在为你做的和别人不一样,这才有了新的发现!”再看那受到鼓励的小西西,更是喜不自胜并从此信心百倍,做事时,总能勇敢地突破常规,不断地提出新的设想,不断地按新的思路办。
如此看来,在家庭教育领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表扬才是最重要的,那里有这样的表扬,哪里就有真正的奇迹。
我们常说,要对孩子进行创造性教育,其实,实施创造性教育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孩子的表现欲的充分肯定,这种肯定,将会使他们从小认定:只有肯思考,敢思考,主动参与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而这种热烈的认可,不也正是对于创造精神的充分认可吗?
早期创造教育是否成功,其评价标准也正在于此。明确的认可与鼓励,必将使孩子从小养成肯思索,敢开拓的好习惯。反之,那种对孩子的想象力横加指责,百般限制的作法,才是应该严格避免的。
因此,用是否“符合现实”这个标准来评价孩子的想象对还是不对,肯定是一种糊涂。
请记住,孩子式的思维是最无法无天,最奔放舒展的,既然如此,就给他们一个“自由自在”的想象的机会和时空吧!因为,正是在这种谁的想象最丰富,谁的想象力最精彩的竞争之中,包含着极其宝贵的创造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