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古典家具珍(真)稀贵用材百科全书
我想,所谓“诚”,应是一个人,更是一个学者最基本的操守,是不可以磨削、变薄或消逝的。
——周默
我国家具材质研究专家周默,在此书里从现代植物学、木材学、史学等多重角度,结合与珍稀硬木有关的古代文献,以木材档案的书写形式(基本资料+生态、形态特征+鉴别要点)搭配多细致入微的,为我们讲述了中国古代家具所用珍稀硬木的主要种类与特征、生态环境、鉴别方式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虑。
本书曾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为研究、收藏中国古代家具的基础工具书。阅读过程中,书里总有一股浓郁的木材香味扑鼻而来,好似有一种人物合一、身临其境地了解木之本性的奇特感受。这本书将近两斤半,确实非常有质感,还很有分量感,内容还很硬核,足见作者与出版社的良心,尤其佩服作者像珍稀硬木一样的正派作风!
冷知识:人与器物、建筑、外景本为一体,即人、物合一。例如楠木属阴,多用于宫殿、陵寝、棺椁,当用于日常家具制作时,则必须考虑其密度仅约0.5/cm³,承重性能较差,故制作家具的局限性较大。
以前观看《鲁豫有约之大咖一日行》,才发现原来白手起家的富华国际董事长陈丽华女士还有个“紫檀女王”的称号。她生平的最爱除了她的三个孩子和迟重瑞,她的另外一项最爱是紫檀。【她把经营地产赚得的钱财大半投向了紫檀的收集和制作,斥资2亿元建造了国内第一家私人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她不惜耗费巨资、几乎买空了东南亚名贵的紫檀木、延请名匠、苦心孤诣打造着自己的紫檀王国。地产反哺紫檀,对资本市场满含敬畏的陈丽华把自己投资紫檀的”率性而为”看作财富的回归和升华。陈丽华表示:30年的紫檀时光,既艰辛亦幸福,有紫檀相伴,有家人支持理解,乃我紫檀人生最坚实后盾。】
其于1999年斥资2亿元投资兴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紫檀雕刻艺术博物馆,并于1999年9月开馆。该紫檀博物馆除了她收藏的300余件明清家具外,其他2000余件都是20多年来在她自己的工厂生产出来的珍稀紫檀精品。
一,阅读这本书时才发现原来国人自古酷爱的紫檀木,确实是世上顶级的家具材料,不仅能彰显尊贵的身份,还能代表我国古代古典家具的制作水准与财富象征。
书里的烫知识分享:
1,檀香紫檀具有微弱的清香味,降香紫檀具浓郁的蜜香味,其中金星紫檀为品质至佳者。
2,关于染料紫檀的识别,除了视觉上“眼学”直接通过观察颜色深浅来辨别,还可以根据檀香紫檀的密度材性来加以区分,“就以密度来说,檀香紫檀的密度是1.05-1.26 g/cm³不等。密度跨幅较大,因此会出现血檀有些沉于水,有些则浮于水面。”
3,血檀之树种、变种众多;产地与木材特征变化的关系;市场利益的驱使,这三点都是造成染料紫檀品质差异和建立评价体系困难的主要原因。
4,染料紫檀与血檀名字的由来:16世纪以来,欧洲的葡萄酒、香水、食物中的调色剂多源于植物提炼的色素。1680年,英国便用产于印度的上等檀香紫檀提炼紫檀作为染料出口到英国本土及欧洲大陆。
5,19世纪数名欧洲植物学家在非洲发现了十多种紫檀属植物。染料紫檀大约在1993年前后进入我国。欧洲人最早发现了分布于非洲的染料紫檀,随即对其进行数百年的商业性大规模采伐,致使非洲的染料紫檀早早地进入了濒危期。
6.人工香精、染料来进行浸泡、喷洒,以次充好,冒充真品,檀香木的识别可利用科学手段认识其木材的宏观、微观构造特征。香气醇厚,经久不散,久则不甚明显,但用刀片刮削,仍香气浓郁,与香樟、香楠刺鼻的浓香相比略显清淡、自然。
二,书里还讲到了我们沿海地区常见的黄花黎、香樟,原来黄花黎的称呼还经历了花榈(榈木)→ 花梨(花黎木)→ 老花梨、新花梨→ 黄花梨→ 海南檀→ 降香黄檀的演变过程。以前一直以为是我们这边夏天随处可见的黄花梨,哈哈!
台风会影响黄花黎主干与分枝的关系,致使它的心材产生水波纹。我们可以通过纹理与颜色、比重及手感、气味、烟色及灰烬的颜色来鉴别黄花黎。
“海南岛西部油性强的黄花黎价格高于东部油性稍差的黄花黎。”黄花黎的虫蚀及潮化反倒是有益的。其主要用于建筑及家具的制作,但使用时需要剔除边材,取心材。
香樟太熟悉了,我们这边森林公园里随处可见,尤其是它那特殊的气味,可惜书里没有收录我们这边那些千年樟树的。
三,楠木不是指某一种木材,而是樟科中楠属及润楠属木材之统称。金丝楠是楠木中最为珍贵、价值最高的木材。金丝楠隶属樟科,故一般有清香味,特别是在锯解或打磨加工时,久则变淡。
楠木属阴,承重性能差的特点,贫穷的我以后重新翻修房子时,还是找点实惠的木材吧!棺材就随意了,我可不要拥有曹禺《北京人》里曾皓那种漆了十五年、一百多道、两三寸厚漆、黑森森的柄木棺材,反正到最后都是火葬,一坛子灰飞!
四,柿树科乌木曾作为贡物进贡到我国,唐朝时多用于家具及其他器物的制作。乌木(心材纯黑而无杂色)、乌木王(具暗红褐色条纹)和乌木后(具浅黄橙色条纹)是尼日利亚的“乌木三宝”。
目前市场上主要在售乌木主要用来家具、室内装修和地板制作,乌木产地主要源自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和菲律宾。
五,“千年矮”黄杨木是用材树种中生长最为缓慢的一种。
六,我们所说的新红木指产于缅甸、泰国、老挝之奥氏黄檀,广东将其称为白酸枝,也有称黄酸枝、花枝。品质最好和最坏的老红木都在泰国。老红木的特征除了材色为红褐或深红褐色外,常有深黑如墨、粗细不一的线条与红褐色的本色分割,这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七,缅甸曼德勒市郊阿马拉布拉古城境内建于1851年,1200米的柚木桥,又称乌本乔、爱情桥,桥墩、桥面木板全部采用柚木,历经150年,大桥仍牢固如初,这也是柚木耐潮、耐水、耐腐、性能稳定的证明。
阅读完这本书,发现中古家具设计的重点,主要考虑配色、承重,是否含有害物质,我们在逛博物馆和建材市场时,可以通过木材的光泽、韧性、材色、油性、质地致密、纹理等来鉴赏它们。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我们不得不面对珍稀树种蓄积量与来源持续减少的现实问题。虽说珍稀贵重木材的替代品种也相继出现,但仍需要严肃地对待濒危珍稀树种日渐消失的现象,也许可以兴建一个珍稀树种“种子银行”?
另,书里没有作者的大致简介,所以我在网上找了一个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周默,1960年生于湖南岳阳。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至国家林业部从事珍稀木材进出口工作,历任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专业委员会专家组顾问、中国紫檀文化研究会会长。现专注于中国古代家具的研究、鉴定,重点考察木材的历史与文化。
豆科黄檀属
榆科榉属
楠木不是指某一种木材,而是樟科中楠属及润楠属木材之统称。樟科植物中大部分植物有挥发油腺体,约50属,1200余种,我国有22属,约324种。樟科树种的木材多数微带绿色,带有特殊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