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们,最近关注诺贝尔奖了嘛?
2022年诺贝尔奖于上周揭晓,10月6日,瑞典文学院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表彰其“发掘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的勇气和敏锐度”。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名字太陌生了,此前,她只有《悠悠岁月》和《一个女人》在十多年前被翻译引进国内,读过的人寥寥无几。
但是不妨事,去年有部电影《正发生》,正是改编自这位新晋诺奖得主的自传体小说《记忆无非彻底看透的一切》(L’événement),并在去年,斩获威尼斯金狮奖,再度掀起关于女性表达、身体构造与自我书写的热议。
电影坦率地掀起了女性敢想不敢言的疑问:捍卫我们的子宫,究竟要经历多少伤痛?
《正发生》影片背景发生在60年代的法国社会,聚焦于文学系出众的女学生安妮,渴望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却意外怀孕,她认为掌控命运必须要进行堕胎。
但在当时社会,这是一个超前却又危险的想法和举动,因为当时的法国明令禁止这一行为。无论她求助于父母还是最亲密的朋友,得到的无疑都是否定的答案。无奈之下,她决定铤而走险,转向非法的地下堕胎诊所,最终堕胎成功。
回到学校后,教授问她之前那段时间是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安妮说,她患上了一种「会把女人变成家庭主妇的病」。
我认为安妮厉害的点在于,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有着强烈的个人意志,并且坚定而努力地走向那个目标,同时还不惜一切代价去抗争,哪怕所有人都对她say no。拥有着即使面对的是精神和身体双重的屈辱、伤害和痛苦,也保持沉着、冷静和愿意承担一切的勇气。
但你敢相信,半个世纪后的2022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推翻“罗诉韦德案”。这项裁决曾在1973年实现了美国的堕胎合法化,是女性在堕胎权益上的“里程碑”案件,是后续所有堕胎案的先例判决。
先例判决是,被确认的先例生效判决对今后处理同类案件具有一定的拘束力,其他合议庭或独任审判人员在处理同一类型、案情基本相同的案件时,应当遵循先例作出大体一致的判决。
在推翻“罗诉韦德案”后,堕胎权将交由美国各州自行决定。据英国卫报报道, 美国目前有20多个州可能将在“罗诉韦德案”推翻后禁止堕胎权。所以历史真的倒退了?
前段时间dy上对女硕士辍学生子也是有很多讨论。我觉得只要是个人意志的选择,无论生子与否,都是应该尊重的。但是至少社会应该有足够的包容度去支持女性的选择,倾听女性的呐喊,让女性拥有掌控自己身体和生活的权力。
希望所有女性能首先对自己负责,希望孩子的出生是一件令人期待和喜悦的事情,而不是以牺牲母亲的全部人生为代价。社会也许没有绝对的公平,但由衷地希望至少我们还拥有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有选择的权力,有表达的权力。
如果有时间,真的建议大家可以认真地读读原作,或者用去年这部《正发生》来了解今年这位诺奖文学奖得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