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燕皇族今何在
千年绝唱两巾帼
文 / 李秀华
公元430年(北燕太平二十二年)九月,北燕文成皇帝冯跋病死,冯弘登上大位。
公元431年(北燕太兴元年)正月初一,冯弘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兴。三月,废原配王氏,封夫人慕容氏为皇后。第二年正月,废黜王氏所生的太子冯崇,立慕容氏所生之子冯王仁为太子。冯崇在同母弟广平公冯朗、乐陵公冯邈的劝说下归降了北魏,北魏灭北燕后,冯朗也归附了北魏。
公元436年(北燕太兴六年),冯弘拒降北魏奔逃辽东后,因怨恨高句丽人的蔑视,计划奔走到建康(今南京)的刘宋王朝,在被杀前派子冯业率300人浮海投宋。
在此不想对冯弘的为人为政赘笔,只说他的这两个决定却成就了北燕皇族冯氏后人的两位千古绝唱的巾帼英雄。一位是冯弘的孙女,北魏的文成文明皇后。一位是冯弘的曾孙媳妇,被隋朝封为谯国夫人、公元601年(隋仁寿元年)谥号为“诚敬夫人”的冯宝夫人——冼英。
太和改制垂青史 千古评说冯太后
冯太后,北魏太和改制的实际主持者。公元452年(北魏兴安元年),被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选为贵人,公元456年(北魏太安二年),被立为皇后。公元465年(北魏和平六年),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嗣位,尊为皇太后。太后临朝辅政,定策诛杀丞相乙浑,而后依据北魏制度归政献文帝。公元476年(北魏延兴六年),献文帝病死,再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公元490年(北魏太和十四年)去世,享年49岁,谥号文明皇后,加上文成帝的谥号“文成”二字,称文成文明皇后。
国亡父丧:冯太后父亲冯朗,母亲王氏,乐浪(今朝鲜平壤)人,是父亲在北燕时所娶,因多年动荡不安,直到归附北魏随夫任官长安后,生活暂时得以安定下来,王氏夫人才给冯朗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冯熙,是冯太后的同母兄长。公元442年(北魏太平真君三年),王氏夫人又生下了一个女儿,这就是后来的冯太后。此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与南朝形成了对峙之势。冯氏出生后不久,父亲冯朗因受一桩大案株连被太武帝下令诛杀。按惯例,冯太后因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没入宫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在宫中得到了姑母冯昭仪的多方照应。13岁的文成帝拓跋濬登基不久,被选为贵人,这一年,她只有11岁。
文成之死:冯太后离开了抚养自己长大的姑母,来到了文成帝的寝宫。由于用人得当,特别是由于重用汉族大臣高允,文成帝统治时期的北魏基本处于较为稳定发展的状态,社会矛盾相对缓和。这对于日后冯太后当政期间吸收汉法、重用汉人、推行汉化的措施,无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冯太后不仅为国家的兴盛而感奋,而且也为国家的未来而操劳,她对文成帝乳母常氏的恪尽妇礼及对文成帝之子拓跋弘的哺养,为自己赢得了宫内宫外、朝廷上下一片赞誉之声。拓跋弘是文成帝拓跋濬与梁国蒙县(今河南商丘南)人李氏所生之子。公元456年(太安二年)二月,也就是冯氏被册为皇后的第二个月,不足两岁的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按照道武帝拓跋珪当年所定的规矩,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皆要赐死,以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李氏被赐死后,冯后便担当起了养育之责,将拓跋弘视若己出,竭尽慈爱,使文成帝也深感快慰。贵为皇后她深深地理解文成帝为国操劳的艰辛,尽力为他排解各种烦闷与不快,特别在生活上给他以温存体贴。公元465年(北魏和平六年)五月十一日,被誉为“有君人之度”的文成帝英年早逝,年仅26岁。
恩威兼施:文成帝死后第二天,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冯太后被尊为皇太后。献文帝即位后,由于贪权狂傲的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欺凌这孤儿寡妇,阴谋篡位,北魏中枢政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公元466年(北魏天安元年),冯太后下令拓跋丕、陇西王源贺和牛益等人率兵收捕乙浑,镇压叛乱。很快,令朝野上下怨声一片的乙浑便被捕杀,夷灭三族。平定乙浑之乱,稳定政治局势,冯太后表现出果敢善断的政治才干。接着,她再露锋芒,宣布由自己临朝称制,掌控朝政大权。
公元467年(北魏皇兴元年)八月,献文帝的儿子拓跋宏出生了。时隔不久,她就决定停止临朝,不听政事,由已经14岁、初为人父的献文帝亲政,转而担当起抚养皇孙拓跋宏的责任。
献文帝亲政以后,颇有作为。他贬斥了不少冯太后的宠臣,并试图重用提拔虽有才能而冯太后不喜之人,以结成自己的心腹。开始,冯太后对献文帝的所作所为虽然感到心中不快,但也没有立即发作。公元470年(北魏皇兴四年),献文帝借机杀了冯太后的宠臣李弈与哥哥李敷、堂兄弟李显德等人。冯太后震怒,利用自己的声威与势力逼迫献文帝交出皇位。在冯太后的强大压力下,翌年八月,禅位给不满5岁的太子拓跋宏,即是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献文帝自己则做了太上皇,这一年,他只有18岁。
孝文帝即位之初,献文帝并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力,牢固地掌握着北魏朝政,不仅朝廷上大小的国务他亲自处理,他还屡屡颁布诏书行使大权,甚至多次亲自率兵北征南讨。公元475年(北魏延兴五年)十月,已为太上皇的献文帝在平城北郊举行大阅仪式,这使冯太后越来越觉得,自己需要再次出面执掌朝政以防献文帝对自己不利。公元476年(北魏承明元年)六月的一天,朝廷突然宣布戒严,京师气氛紧张,宫禁之中更是戒备森严。不久,强行软禁了献文帝,随后,死去,时人多言献文帝为冯太后杀害。
冯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再度临朝听政,成为北魏的政治核心。此时的冯太后,已年过而立,无论才识、气度还是政治经验,都更加成熟。献文帝死后,政局又动荡起来。不仅如此,献文帝时所整治的贪污犯罪在其死后再次屡起,也使北魏统治面临潜在的威胁。为了北魏的长治久安,也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冯太后恩威兼施,充分施展了她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才干。
首先,冯太后处决了当初诬死李弈的李欣,树立了朝廷整顿吏治的形象。其他的不法者,如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等因为贪赃被处极刑,一些为官清正廉洁者,则得到不同程度的表彰和赏赐。为了大权独揽,她还以谋叛罪诛杀了孝文帝的外祖父南郡王李惠。为了清除隐患,冯太后不惜大开杀戒,以致因猜忌嫌疑被覆灭者十余家,死者数百人。不过,冯太后对那些明显没有政治野心者,加以安抚笼络,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冯太后为了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还特别注意培养扶植一些贤能之士做亲信,组成一个效忠她的领导核心。在这个领导集团中,有拓跋氏的贵族,也有汉族名士,有朝廷大臣,也有内廷宦官。她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钢铁般的手腕,纵横捭阖,排除干扰,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和风俗习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太和新制:太和,是孝文帝的年号。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改革称为“太和改制”。由于旧史的记载,人们往往在习惯上把这一功劳归于孝文帝,甚至径直称为“孝文帝改革”,而忽视了冯太后的实际作用。其实,在公元490年(北魏太和十四年)之前,冯太后一直临朝听政,作为北魏的实际执政者,不少现代人称赞她才是“太和改制”真正的主持人。
自从拓跋珪开国,北魏政权各级官吏皆无俸禄,平日都要依赖贪污、掠夺和皇帝随意性的奖赏来获取财富。这在北魏初建之时,作为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采取这种方式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当北魏政权逐渐在中原地区确立统治地位,这种以掠夺为主的财富分配方式日益给北魏政治带来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战事的减少,战时掠夺的机会有限,各级官吏为了满足私欲,便毫无顾忌地盘剥、搜刮民脂民膏,从而导致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政治统治的危机。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从文成帝时就曾数次下诏禁贪,献文帝时也作了严格规定,并有人提出了给官吏班禄的建议,可惜并未能实施。
公元484年(北魏太和八年)六月,在冯太后的主持下,北魏仿效两汉魏晋旧制下达了“班俸禄”诏书。规定在原来的户调之外,每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作为发放百官俸禄的来源。内外百官,皆以品秩高下确定其俸禄的等次。俸禄确定之后,再贪赃满一匹者,处死。此法的实施,对普通百姓虽有“一时之烦”,但终能得到“永逸之益”。为了切实贯彻俸禄制,冯太后还派使者分巡各地,纠举食禄之外犯赃者。九月间,孝文帝的舅舅,时任秦益二州刺史的李洪之,因贪暴无度,被令在家自裁,地方官员坐赃处死者四十余人。经此整饬,北魏吏治大有改观,贪赃受贿者也大有收敛。班禄的实施,为冯太后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次年十月,冯太后在大臣李安世的建议下,颁布了“均田令”,从而开始在社会经济方面进行重大变革。“均田令”是指国家对无主荒田以政府的名义按人口分授给农民。均田制度使失去了土地的农民重新回到土地之上,流亡无居者和荫附于豪强名下的佃客也摆脱了束缚,成为政府的编户民,从而增加了国家控制的劳动人口和征税对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制度,使北魏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迅速向先进的封建化的经济结构过渡,同时为经济结构的灵活运转补充了新鲜血液。均田令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北魏统治者开始转向接受汉族的封建统治方式。这一制度历经北齐、北周,到隋唐约三百年,不仅使北魏社会经济得到发展,而且奠定了后来隋唐社会的经济基础。冯太后主持推行的均田制,既对北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公元486年(北魏太和十年),冯太后又主持了对地方基层组织——宗主督护制进行改革,实施了“三长制”。
自西晋灭亡后,居于北方的豪强世家多聚族而居,设坞壁自保,自给自足。北魏建立后,任命坞主(豪强地主)为宗主,代行地方行政权力。这就是所谓的宗主督护制。在这一制度之下,户口隐匿现象十分严重。政府征收户调时,只能依据户籍上登记的户口,但实际上往往三五十家为一户,千人百口共为一籍,而当时实行的九品混通法,是把一家一户的自耕农民同这种实际上有众多荫附人口的宗主户等量齐观的。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国家赋役征发在数额、轻重方面的不均,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了把豪强隐匿的劳动人口编入国家户籍,既增加政府编户,又抑制豪强势力,大臣李冲提出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三长制”即按照汉族的什伍里甲组织的形式,重建北魏的地方基层机构,规定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里、党各设一长,合谓三长,由本乡能办事且守法又有德望者充任,负责检查户口,催征赋役,管理生产,维护治安。任三长者,可优抚免除一至二人的官役。在冯太后的大力支持下,李冲的建议得以付诸实施。这样,北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地方基层组织,既便利清查荫附户口,又确定了课征赋税的统一准则,防止那些企图逃避赋役者再钻空子,从而削弱了地方豪强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国力,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冯太后采取的这些重大改制措施,对于促进北魏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的过渡,即封建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为了使鲜卑族逐渐适应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礼仪制度,冯太后大兴教育,尊崇儒法,禁断卜筮、谶纬之学,从而开始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这一点,又为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措施打下了基础,清除了障碍。
慈育孝文:冯太后推行改制,并没有把孝文帝排斥在外,相反,她尽可能让他参与,以便使孝文帝得到锻炼。正是由于冯太后的悉心培养,孝文帝逐渐成熟起来,而且能够继承冯太后的改革事业,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这恰恰也是冯太后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成功之处。
孝文帝拓跋宏,也的确是位聪明睿智的可堪造就之才。冯太后以一位慈祥的祖母的身份培养、训导这位雅有至性的皇孙。同样,孝文帝也逐渐感到祖母皇太后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并且也为她临朝时那钢铁般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气度所威慑,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与仰赖。正因如此,孝文帝逐渐成为冯太后得意的事业继承人。
由于冯太后的亲自教育与监督,孝文帝手不释卷,刻苦读书,日复一日,孜孜以求,不仅对儒家经典的精奥谙熟于心,而且史传百家,也无不涉猎,成了一位颇有才学的皇帝。
公元486年(北魏太和十年)正月初一,孝文帝始服衮冕,朝飨万国。从这年开始,冯太后有意让他参与朝廷事务,培养他的政治才干,有关的诏敕册文大多授意孝文帝起草。冯太后看着孝文帝一天天长大,亲自作了《劝戒歌》三百余章和《皇诰》十八篇,作为他学习的指南和行为准则,从思想上向他灌输治理天下的原则,以使他更加符合自己的要求。除了平日听政、临朝,冯太后还经常外出巡视。每到这时,她一般都将孝文帝带在身边,以便让他随时随地得到磨炼。
公元490年(北魏太和十四年)九月,49岁的冯太后死于平城皇宫的太和殿,谥号文明太皇太后。她临终时,曾降遗旨,并书之金册,安排了自己的后事。遗旨说:她死后,逾月即行安葬。山陵之制,务行俭约,其幽房设施、棺椁修造,不必劳费。陵内不设明器,至于素帐、缦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
冯太后的死,使孝文帝痛不欲生,五日内他滴水未进,毁慕哀悼。对太后的陵墓规格,尽管高闾、游明根等鸿儒重臣多方要求按太后金册遗旨办,孝文帝仍坚持将坟陵拓宽六十步,实际上这是对国君的葬礼规格了。
唯有好心安社稷 岭南千古冼夫人
冼英,亦称谯国夫人,别名冼太夫人,“岭南圣母”,俚族,广东高凉人氏,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南梁大宝元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公元55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永定元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早期经历:冼家世代是南越的首领,占据山洞,部属有十余万家。冼英自幼贤明,多谋略,在娘家时,能够约束部下,行兵布阵,镇服百越。在本乡信义卓著。夫人的兄长、南梁州刺史冼挺,倚仗他的富强,侵略掠夺别的州县,所属一带为他所苦。冼英多次规劝,因此别郡的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的有千余洞。梁朝大同初年,罗州刺史冯融听说冼英有志行,为他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娉为妻子。冯融本是北燕的后裔。当初,冯弘投奔高丽的时候,派冯融的祖父冯业带着三百人过海归宋,从此留在新会。自冯业到冯融,三代是高凉太守。此时,夫人约束本族,让他们依从民礼,每次都同冯宝一起解决诉讼问题,首领中有犯法的,即使是亲族,也没有使其逃逸的。自此,政令有序,人们不敢违抗。
助夫平反:后遇侯景反叛梁朝,广州都督萧勃征召兵马驰援。高州刺史李迁仕占领大皋口,派人征调冯宝,冯宝想去,夫人阻止他说:“刺史无故不能召遣太守,肯定想骗你去一同谋反。”冯宝说:“你怎么知道?”夫人说:“刺史被召援助台城,可是说自己有病不去,铸造兵器,聚集部众,然后召唤你。如果你去了,肯定会被留作人质,用来胁迫你的部众。这个意思很明显,希望你暂时不要去,静观事态变化。”几天后,李迁仕果然谋反,派遣主帅杜不虏率领军队侵入赣石。冯宝闻听后,急告夫人。夫人说:“平虏是一员猛将。带领军队侵入赣石,就要同官兵相抗衡,大概不能回兵。迁仕在州里,就没有什么作为了。如果你亲自去,一定有战斗,应派使者去骗他,讲一些谦卑的话,送上厚礼,说自己不敢出来,想派夫人去参拜。他们听说只顾欢喜,肯定不予防备。这样我就带领千余人,步行挑着杂物,大声谈笑去送礼,待到栅栏下,贼人一定可以消灭。”冯宝听从了夫人意见。迁仕果然大喜,看到夫人部众都挑着杂物,就没有设防,夫人于是突然发动攻击,大胜。迁仕逃跑,在宁都苟安。夫人带兵与长城侯陈霸先在赣石相会,回来时对冯宝说:“陈都督非常值得敬畏,非常得民心。我看这个人一定能够剿平贼人,你应该重重赞助他。”
忠义为国:冯宝死后,岭表一带大乱。夫人恩惠遍及百越,几个州都很太平。公元559年(陈永定三年),夫人派她九岁的儿子冯仆带着各部首领在丹阳朝见皇帝,冯仆始任阳春郡守。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冯仆到高安,诱他一同谋反。冯仆派人回去报告夫人。夫人说:“我家做忠臣到现在已经两代了,不能因爱惜你就有负于国家。”于是发兵抵御,带领百越酋长和章昭达里应外合,欧阳纥部众溃散。冯仆因为夫人的功勋,封为信都侯,又加授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太守。诏令使者持节册封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赏赐络驷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以及旌旗与节符仪仗,同刺史的级别一样。陈至德(公元583年—公元587年)中,冯仆死。后遇陈国灭亡,岭南一带没有依附隋朝的几个州都奉夫人为主,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高祖派总管韦洗安抚岭外,陈将徐磴凭借南康拒守。韦洗到了岭下,徘徊不敢前行。当初,夫人把扶南犀杖献给陈主,到此时,晋王杨广拿出陈主留给夫人的信,告诉她陈国灭亡了,让他们归服,并且用兵符和犀杖作为凭证。夫人看见犀杖,确认陈国灭亡,聚集首领,整天痛哭。派她的孙子冯魂领着众人迎接韦洗,进入广州,岭南全部平定,皇上封冯魂仪同三司,册封夫人为宁康郡夫人。
安抚族人:不久,番禺人王仲宣谋反。各地首领都响应他,在州城包围了韦洗,进兵屯在衡岭。夫人派自己的孙子冯喧带领军队救韦洗。冯喧同逆党陈佛智平时很要好,所以滞留不前。夫人听说后很愤怒,派人抓住冯喧,押在州牢中,又派孙子冯盎出讨陈佛智,战胜后,杀了佛智。进兵到南海,同鹿愿军队相会,一起打败王仲宣。夫人亲自披着铠甲,骑着战马,撑着锦伞,带领铁骑,保卫宣诏使者裴矩巡抚诸州。苍梧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首领都来参拜裴矩。于是,朝廷仍让他们统率他们的部落,岭表平定。高祖很惊喜,拜冯盎为高州刺史,并赦免了冯喧,拜为罗州刺史。把宋康邑赏赐给冯仆的妾冼氏,依旧开谯国夫人幕府,设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任凭派发部落六州兵马,如果有紧急情况,可以相机行事。下诏书赐夫人布帛五千段,令夫人训教子孙,遵奉教化。皇后把首饰和宴服一套赐给夫人,夫人将它们一同盛在金箧里,同梁朝、陈朝赐物各藏在一个仓库里。每年家族大集会,都陈列在庭上,用以明示子孙。她说:“你们应该忠心对待天子。我侍奉三代皇帝,只用一片诚心。现在赏赐的东西都在这,这是忠孝的报答,希望你们常常记住。”
当时番州总管赵讷非常贪婪,各处俚人獠人多有逃亡叛乱的。夫人派长史张融上奏,论安抚的办法,并说明赵讷的罪状,不能让他招抚边远之人。皇上派人考察赵讷,搜获他的赃物,后将其依法论罪。下诏委任夫人招慰逃亡反叛之人。夫人亲带诏书,自称是皇上使者,经过十余州宣布皇上的圣意,遍告各位俚獠,所到的地方尽皆臣服。高祖嘉奖她,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公元601年(隋仁寿元年),夫人逝世,谥号为诚敬夫人。
历史评价:《隋书》载:“夫称妇人之德,皆以柔顺为先,斯乃举其中庸,未臻其极者也。至于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唯义所在,考之图史,亦何世而无哉!兰陵主质迈寒松,南阳主心逾匪石、冼媪孝女之忠壮,崔、冯二母之诚恳,足使义勇惭其志烈,兰玉谢其贞芳。襄城、华阳之妃,裴伦、元楷之妇,时逢艰阻,事乖好合,甘心同穴,颠沛靡它,志励冰霜,言逾皎日,虽《诗》咏共姜之自誓,《传》述伯姬之守死,其将复何以加焉!”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历史学家吴晗:“冼夫人是我国越族的杰出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妇女之一,他对当时当地的人民生活安定和生产发展有贡献,这样的人物是应该肯定的,应该歌颂的。故事剧里有穆桂英挂帅,佘赛花百岁挂帅,杨门女将等剧目,我要向戏剧家们建议,为什么不写冼夫人呢?她的一生是值得也应该写成历史剧的。”
著名学者冼玉清:“冼夫人是妇女为国立德立功之第一人;妇女开幕府建衙悬肘之第一人;妇女任使者宣谕国家德意之第一人;妇女享万民祭祀之第一人。”
后世纪念:冼太庙,位于广东省高州市城区东门文明路。始建于公元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863年(清同治二年)和1992年三次重修。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曾被国民革命军以破除迷信为由而拆除神阁宝像,解放前、后一直被用作英利镇政府办公或学校,1998年进行重修,至此,关闭了近80年的英利冼夫人庙重新香烟缭绕,烛光重燃,重现昔日光辉。让游客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