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捉小鸡
符号
老鹰捉小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于故乡凉山的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这种游戏至少需要三个以上的人才能玩,一人当“母鸡”,一人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身后牵着衣襟排成一列,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出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动作,小鸡做惊恐状,母鸡则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这种游戏对发展孩子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合作练习、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场地没什么讲究,在户外或室内只要一块七八平方米的空间均可。一群小伙伴选好一块场地,通过翻手心手背和划嘘嘘的方式,确定一人当老鹰,一人当母鸡,其余的人当小鸡。“老鹰”站在“母鸡”的正前方,“小鸡”依次在“母鸡”身后相互牵着衣襟排成一列。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规定,“老鹰”不允许推、拉“母鸡”,只能跑动避开“母鸡”。如果抓到“母鸡”身后的“小鸡”,即为一次游戏结束。“母鸡”可以抓、拽、推、抱“老鹰”,张开双臂跑,尽量拦挡住“老鹰”。“母鸡”在拦挡“老鹰”的同时,可以大声喊着老鹰从哪边过来了等话语,提醒自己身后的“小鸡”。
“母鸡”为防止“老鹰”的捕捉,身体可以左右移动,在“母鸡”身体左右移动的同时,其身后的小鸡们也随着以相同方向来转动。如果“老鹰”突破了“母鸡”的防线,快要抓住最后面的小鸡时,小鸡要立即蹲下,双手捂住耳朵,这样老鹰就得重新站到“母鸡”的前面,游戏重新开始。还有就是若“老鹰”抓住了某只“小鸡”时,其他“小鸡”散开,即为一次游戏结束。下一次游戏开始时,被抓住的“小鸡”就要做“老鹰”,原来的“老鹰”排在“母鸡”后,原排尾倒数第二的“小鸡”排在原“老鹰”之后。
玩老鹰捉小鸡时,游戏规则好像不是那么重要,不用熟读条框,更不用阅读游戏说明,但规则在孩子的心中,有着无比重要的分量,没有人去违规,大家在一个简单的世界,用简单的方式,一轮一轮地玩着。游戏中的老鹰被赋予了最强大的权威,为躲母鸡,它左兜圈、右兜圈,跑大弯、急掉头,可以用尽任何办法,只要用手抓到了小鸡就是赢了,没有裁判,却总是会得到最公正的结果。被抓到的“小鸡”也会自觉地站在旁边,等待下一轮上场。
在这个游戏中,只要玩下去,胜利一方必属于老鹰无疑,因为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老鹰手中。母鸡除了可以防守,毫无进攻的可能。这倒也符合事实。但这个游戏还有一个重要规则,那就是老鹰不可侵犯母鸡,这才使得母鸡对小鸡的护卫成为可能。攻守双方来回跑动,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时小鸡崽们齐力躲避老鹰的追击,也能培养大家的团结互助意识;当“母鸡”还能够锻炼孩子的责任感。
在那个年代学校的体育课上,最令人难忘的,就是一群小伙伴,在体育老师的微笑默许下,酣畅淋漓地玩一会热闹非凡的“老鹰捉小鸡”。当然,有时体育老师与学生在操场上,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般是老师扮演“老鹰”,选出一名个子高大、身强力壮的学生扮演“母鸡”,其他学生扮演小鸡。兴许是老师的加入,使那些“小鸡”们首先就输了气势,一旦这个加强版的游戏开始,就能看到操场上几十只“小鸡”惊叫着四处乱跑,把那只“母鸡”孤零零地晾在操场中间,无奈地看着“小鸡”被一只只抓回来。那场景,简直可以用“秋风扫落叶”来形容。老鹰捉小鸡时,众小鸡围绕母鸡转,受其保护,此游戏气氛活跃紧张,生动有趣。
在多次的游戏过程和实践中,我们会不断地总结,要当好一只“老鹰”,需要矫健快捷的身手,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行动最迟缓、动作最慢的“小鸡”,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假动作虚晃一枪,骗得面前的“母鸡”失去重心,后面的“小鸡”们出现短暂的慌乱。最后,“老鹰”猛地扑向目标,一举功成!
童年总是在欢笑与快乐中流逝,人总是在追求和发展中长大。人到了中年,总忍不住回想童年时所玩过的各种游戏,回想起游戏中的乐趣。那时的生活简单、朴实,那时的时光平凡、快乐。那时在院坝中或学校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场景,总会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