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快要放寒假了,我给自己找了个寒假工,一方面是为了挣点零花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体验。
我打工的地方在一家餐馆里,这是一家读者餐厅,旁边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我觉得餐馆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餐馆是个吃饭的地方,这是句废话,可我还是要说,吃饭是为了补充能量,就像汽车要加油,于是餐馆就像是个加油站。我很喜欢日剧《孤独的美食家》,剧中有很多家餐馆,我最喜欢那些辛勤工作一整天后到一家小餐馆里吃点饭,小憩一会儿的场景,让我觉得很有烟火气,有生活的味道。另一方面,餐馆又是个聚会的地方,中国人聚会总是喜欢一起下馆子,于是餐馆又成了个聚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相聚,又自这里分离。可是由于打工的缘故,我今年除夕应该是回不了家了,这应该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除夕不在家吧。
中国人喜欢团圆,除夕夜要团圆,上元节要团圆,中秋节要团圆,重阳节要团圆。中国的古诗词里吟咏团圆的诗不少,我没统计过,可我总觉得吟咏别离的诗更多。别离总是一件愁苦的事情,古人送别时习惯折柳相赠,因“柳”与“留”谐音,可既是送别了,就明知对方不可能留下来了,却还是要赠一截柳枝,表达自己的挽留之意,我想这是因为古代的通讯和交通条件所限,今日一别或许终生都不能再相见了啊,所以再留几日又有什么关系呢?
佛教讲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不遇临,其中就有这别离之苦。别离确实是一件很苦恼的事,可是也正因有了别离的苦恼,也才有了相聚的欢乐罢。杜甫忆李白讲“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若是死别就是是忍泪吞声罢了,可生别才常使这人啊心怀凄恻。死别也就算了,可是生别却还有相见的机会,可是因为古代交通和通讯的不便,这机会也变得十分渺茫了,想见能见却总也见不到,这不能不使人心怀凄恻啊。现代因为交通和通讯的便利,只要有网络,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取得联络,虽然不能再对古人凄恻之心情感同身受了,可我觉得这便利的交通和通讯在某个方面来讲也是件可喜的事情啊,虽然它也带来了古人所体会不到的烦恼。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