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滴露水里,找到清晨的阳光
——读《高山上的小邮局》
祉 璇
有个周末去北京,带回了这本书。《高山上的小邮局》,只看到书名,就能感到暖意。之前在公众号上,三郎的荐语是“不掀波澜,温暖如梦,温柔如锦”(读书笔记|有温度的《高山上的小邮局》),读过后,觉得这总结真是字字精准。
这个冬天,山间小村波韦尼尔迎来了一个坏消息:因为电子邮件的盛行,人们渐渐不再写信,邮政总局打算将存在了一百多年的波韦尼尔邮局关闭,而村里唯一的女邮差萨拉也将被调任到马德里。
萨拉的邻居罗莎,一位八旬老妇,一直像亲人那样与萨拉互相照顾。她暗暗决定,要用自己的行动留住萨拉。
罗莎写了一封匿名信,写给自己曾经背叛过的、已经失联六十年的好友。她不知道对方还会不会收到这封信,但她要求收信人把这个书信接龙继续下去,因为只有这样,萨拉才能够继续留在波韦尼尔工作……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梦想成为诗人但得不到家人支持的年轻女孩、陷入无法创作的困境的诺奖提名候选人、照顾患病父亲而只能留在村庄的静止旅行者、瘦小笨拙却无比热爱厨房的家庭主妇、有着完美童年现在却选择逃避生活的情感接线员、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远离家乡与孩子的清洁女工……每个收到匿名信的“陌生”人,都在为这个高山上的小邮局、为了送信员萨拉,继续着这个接龙,发出了下一封信件。而这些人,在参与中传递着善意,释然着与生活的和解,也在回忆中得到心灵的宽慰与自我救赎。
书中的每封书信,都通过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写下了友情、爱情、乡愁、梦想,书中已不只是关乎书信,更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善良,展现了成长的思考和智慧,给予每个读者无限的温暖。
当传统信件日益被手机、电邮所替代,我们多久没有写信了。收到盖着邮戳、有重量、有质感的信,确认寄信地址,细细观察邮票,小心翼翼拆开,亲切的称呼,工整的字迹,感受对方写字时的音容笑貌,一份期待终于得以满足……就像书中所说,“电子邮件永远不会沾有泪水”。这个世界上,总有电子邮件无法抵达的地方,那些被迫中断的友谊、爱和梦想……当我不在,这些信可以代替我继续呼吸。
见字如面,大抵如此。
记得有个概念书店,叫做“猫的天空之城”,它最独特的地方是可以给未来寄信,选择想投递的日期,店家将会在指定的那天,将信件投递出去,最长的期限是十年。这项创意其实特别有意义,只是现在多数店面只开在景点,成为游客打卡的方式,成了快消费的噱头,并没完全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高山上的小邮局》所呈现的人物都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也会伴随各种烦恼与痛苦,就像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但他们会用温柔的方式对待生活,从而让一切都变得美好。这是《高山上的小邮局》给予我最大的收获,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温暖,体会每一处感动,与生活和解,适应生活,才能热爱生活,才能未来可期。在每一滴露水里,找到清晨的阳光。
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或者已经读过,那么,找出信纸,写一封信,给你最想念的人,说你最想说的话,寄与不寄并不重要,就当纪念我们写信的那个年代……
有首歌,《简单的幸福》,推荐听听,很治愈。
简简单单,一日三餐,何必强求,何必为难
简简单单,不紧不慢,一切随缘,命中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