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祉 璇
眼前的痛苦,终将成为坚固的铠甲。
好久之前了,就在桂林路的同仁书店看到这本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处于畅销架比较醒目的位置。拿起来,便被作者的简介吸引到。
塔拉·韦斯特弗,1986年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她十七岁前没有上过学,通过自考进入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这本《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她在2018年的处女座,算得上一鸣惊人。
我给猪倒好泔水,填满牛马饲料槽,然后跳过畜栏,绕谷仓一圈,踏进奶奶家的侧门……
与我处于同一时代的女孩,花龄年纪还未上过学,最后竟然获得博士学位,这样的人生阅历,就是这本书要揭开的答案。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塔拉的亲身经历,她的成长环境似乎更像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样子,一个有七个孩子的大家庭,不同的是,他们不上学,染病、意外的车祸,甚至烧伤都无法就医,每天的生活都似乎在为世界末日储备物资。她的童年是在为父亲的废料场工作中度过的,难以想象,在这种环境下她始终没有放弃。后来,通过勤奋的自学,塔拉离开家庭进入大学,也迎来了真正的考验。由于对外部环境一无所知,她总显得格格不入,经历过彷徨和怀疑,最终凭借顽强的意志,她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实现自我的重塑,变成了自己奢望的样子。
我们的“上山应急专用包”,我们一整晚都在往里面装物资、草药、净水器、打火石和钢铁。我们把尽可能多的食品塞进包里,有几个哥哥在他们的背包中藏了枪,但我只有一把小刀。我的包个头和我一样大,我将它放在床上一起睡,我练习把包滑到肩上,背着跑。
这是一本非常励志的书,文末用这样一句话结尾“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教育真正的意义,是塔拉在这本书中最有资格阐述的主题。它不是一定要你学会弄懂多复杂的数理化,要你背诵最拗口的文言文,但它会让你心绪变得更加深邃,有了相对独立的思想,并学会用阅历重新认知世界。正如塔拉自己所言,“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
就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给我的一个很大感触,是作者人生前十七年的种种经历:操作废料场的危险机器,全家车祸后的自愈疗法,驯马滑落时的惊险时刻,陪母亲做助产士,头被按进马桶……在塔拉的家庭氛围中,是极端偏执的父亲,维诺顺从的母亲,暴力狂躁的哥哥。
卢克一瘸一拐地穿过草地,尖叫着找母亲,然后瘫倒在地,我看见他左腿上的牛仔裤不见了,烧成了灰烬,腿上又青又紫,血淋淋的,其他地方惨白,成了死肉。我只有十岁,我在脑海中搜寻家中的物品,我冲进屋子,把垃圾箱里的东西倒在油毡上,找到匹配的垃圾袋,注满水后,把卢克烧焦的腿放了进去。
书中此类的描述很多,可能大家读过之后会觉得这样的环境真糟糕,但正是有了这些苦难的遭遇,才会使得塔拉在走向未来的路上拥有难得的坚韧,强化着她付诸行动的强大内心。
回想我们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人和事情,恰恰是那些有痛感的经历,挫败的经历让我们铭记至今,在成长的挣扎中完成蜕变,而不是沉沦其中,而那些经历,除了给予痛苦之外,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
眼前的痛苦,终将成为坚固的铠甲,坚强的后盾,护你远行,伴你高飞。
正因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生活像镜面一般平静,所以可以试着从塔拉的这本书中汲取不易产生的力量,铸就自己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