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黑色裂变)》读后感
孙立波(尚书省群友)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氏家族为之奋斗近600年,一代英主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是秦国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商鞅是变法的主导者,从推行变法到最后车裂,享年57岁。商鞅的一生跌宕起伏,对改革立功,法制强国近乎痴迷,毛泽东评价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中国数千年。
一、出身没落贵族
但凡成王业者,都是积数代之沉蓄在某一个人身上厚积而突然薄喷。商鞅祖上颇见特异,父系是卫国国君部族的周王族远支公子,历代母系却多有殷商女子,曾祖父卫嗣操持文商生计,颇具盛名,父辈时,在卫国已颇有名望,母亲是殷商后裔,卫鞅刚出生时,魏国人为制造了一场水患,母亲为救儿子,被大水吞没,父亲为大水中存活的儿子取名为鞅,鞅-马颈下的坚韧皮革,时日不长,父亲也奄奄一息了,临终前跋山涉水,托付给一位高人(应该是鬼谷子)。父亲经商平庸,唯有一长,便是在经商中结交了诸多高人名士和风尘隐者,对读书士子,高士隐者,一律赠送上品书简,常常不收一钱。父辈的付出,在商鞅身上终于有了回报,商鞅的成长,一生始终有名士、隐者默默支持。
二、师从名师
商鞅的老师,历史上一直没有说明,我认为是鬼谷子,在当时,只有鬼谷子才能培养出商鞅这样的大才,而且老师已经预测到商鞅的结局是不善而终,因为至刚至公者,不能长久,法制的彻底改革,是会树敌无数的,所以老师告诫他,始终不让他说出自己的老师。
老师人小就悉心调教,教剑,作文,修习法家之学,13岁周游天下,16岁将他秘密送到魏国丞相公叔座府中,实际修习政务。5年中,帮助公叔座收集法典,踏勘中原列国,直至深入秦国。商鞅的成长道路是平坦的、光明的,是高效的,是常人无法复制的。
三、择木而栖,将遇良才
商鞅满腹经纶,必然需要一个平台施展,魏国朝野腐败,实力竞争之正气消弭,趋势逢迎之邪气上涨,上将军庞涓缺少养才成事的大德,魏惠王不重用他,他必然另谋出路,恰逢秦国一世英主秦孝公求贤若渴,发布求贤令,深深地吸引商英来到秦国,君试臣以才,臣试君以明,经过多次试探,谋事,商鞅肝胆涂地,一心一意为秦国变法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可以说,商鞅选择秦国是明智的,必然的,法家的改革是彻底的,必须有一个贤明的英主鼎力支持,而秦孝公是历史上难得的英主,他的雄才大略,不在寻常的文治武功开疆拓土,而在于将一场千古大变不动声色地从惊涛骇浪中引导出来,他的全部智慧,在于每次都能将本可能颠倒乾坤的流血事变稳健地消于无形,使秦国变法始终牢牢地控制在变法力量手中。
四、巨星陨落
秦孝公英年早逝,对商鞅的打击是巨大的,商鞅也想激流勇退,告老还乡,如张良、范蠡一样,安渡晚年,著书立传,但是形势巨变,失去了改革强有力的支柱,他已经身不由已,扼杀他的势力已容不得他,这是历史的选择,必然的选择,这是他的老师早就预料到的结果。
历史的长河中,商鞅变法就像一颗流星一样,短瞬既失,但它的作用却是深远的,它为秦国的强大,为中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鞅的旷世奇才,运筹帷幄,执着追求,就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了历史的航船前进的方向,同时又激励一代代人,勤奋刻苦,开拓进取,立功立名。我们缅怀这样的伟大人物,向这样的伟大人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