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1Q84》书评_读后感_历史故事_作者轶事

《1Q84》
村上春树

2009

“我对那次事件依然愤慨难平,”村上春树说,“但我最感兴趣又最感愤怒的是死刑犯林泰男。他在东京地铁毒气事件中杀人最多,一共八个,之后他逃跑了。林泰男加入奥姆真理教时,其实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加入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在被洗脑之后杀了人。如果考虑到日本的刑罚体系以及那些丧失亲人的家庭的愤怒和痛苦,判死刑是很合理的。但我从根本上反对死刑。法庭对他宣判死刑时,我感到沉重的忧郁。那时候我感觉到一种恐惧,就像被留在月球的另一面,一个平头百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犯下重罪,还被判了死刑。对于这其中的意味,我思考了多年。这就是本书故事的出发点。”村上说的是《1Q84》最初所受的影响,也就是1995年东京地铁恐怖袭击事件。此前,他采访了该事件的好些幸存者,把结果发表在纪实作品《地下》中。发起那次袭击的奥姆真理教笃信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这很可能是书中邪教的原型。
村上透露说,自己“一直以来,都想写一部年代设定在不久以前的小说,致敬乔治•奥威尔的未来主义小说《1984》”,这也解释了《1Q84》所受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再想想“Q”其实和日语里的“9”这个数字同音异义,影响就更为明显了。他从中汲取灵感是说得通的。村上是通过阅读西方作家的作品来培养文学品味的,比如狄更斯、卡波特、菲茨杰拉德、冯内古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其实,《1Q84》刚开始的时候,他一直觉得找不到感觉,直到他决定用英语写开头,写完了再翻译成日语。有人问他有没有感觉与奥威尔心意相通,他回答:“我们俩可能都是反对体制的。乔治•奥威尔是记者,也是虚构作家。我怕是百分之百的虚构作家……我不想写新闻,而想写好故事。我觉得自己是个关心政治的人,但不会把我的政治理念传达给任何人。”
“我不想写新闻。我想写好故事。我觉得自己是个关心政治的人,但不会把我的政治理念传达给任何人。”
村上专门提到《1984》,“很多写不久后将来的小说都很无聊。总是黑暗阴郁,总是淫雨霏霏,人们都那么不开心。我喜欢科马克•麦卡锡写的《路》(见本书。——编者注),写得很好……但还是很无聊。它的基调很黑暗,是个人吃人的世界……乔治•奥威尔的《1984》写的是不久后的将来,但我写的是不久前的过去。我们从相反的方向去写同一个年份。如果是不久前的过去,那就不会无聊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村上春树《1Q84》书评_读后感_历史故事_作者轶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