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帕契特《美声》书评_读后感_历史故事_作者轶事

《美声》
安•帕契特

2001

安•帕契特写《美声》,是因为她在新闻中目睹了利马危机(又称“日本大使馆人质危机”。)几个月以来的发展。危机开始于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MRTA)的恐怖分子挟持了一次聚会上的所有成员。这次聚会是日本驻秘鲁大使青木森久为纪念明仁天皇诞辰六十三周年举办的。他们很快释放了大部分与会者。一百二十六天后,秘鲁军方采取了军事行动,击毙了全体恐怖分子,一名尚未释放的人质也不幸丧生。
《美声》和利马危机情节上的重合不言而喻,这个故事的基本框架就是直接取材于这次恐怖袭击的。有人问帕契特,这次恐怖袭击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她想到要写这部小说。她回答:“嗯,我的所有小说都有个共同的主题,人们因为某种因缘际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某种形式的大家庭小社会。他们自发地抱团。所以,我在看这个事件的新闻时,就好像在看我自己的某本小说在慢慢发展,立刻就被这个故事吸引了……我看着这一切在新闻中的进展,心想,利马的事情也太像歌剧了。而我的书有百分之九十八都是虚构的。这个故事唯一缺失的就是一位歌剧明星,她要和大家待在一起。所以当个小说家比当记者好玩。你觉得这个故事急需一个歌剧演员,那就安排一个歌剧演员到故事中去。”
她正是这么做的。她根据卡罗尔•贝内特(Karol Bennett)塑造了罗克珊•科斯这个人物。“1990年到1991年,卡罗尔和我都曾在拉德克利夫学院的邦廷研究所做研究员,”她说,“卡罗尔和罗克珊在外形上十分相似,都是身材娇小的女人,却非常引人注目。卡罗尔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人群注目的焦点。仿佛不唱歌的时候身边也是仙乐飘飘。我非常崇拜她。好笑的是,如今比起卡罗尔,我对罗克珊要了解多了。为了写罗克珊的歌唱,我听的主要是芮妮•弗莱明(Renée Fleming)。我没有卡罗尔唱歌的唱片,就把芮妮•弗莱明的声音赋予了我的人物。”
“你觉得这个故事急需一个歌剧演员,那你就安排一个歌剧演员到故事中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安•帕契特《美声》书评_读后感_历史故事_作者轶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