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 愁思各不同 ——浅析李煜、李清照、纳兰容若词之愁

原创 王庆海 河柳读书社

文章千古事 愁思各不同

——浅析李煜、李清照、纳兰容若词之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的经典愁肠;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李清照的愁绪万千;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这是纳兰容若的多愁善感。

这三人,几乎是中国历史文人中愁思最多、作品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愁人”。但是,细细读来,却发现此愁非彼愁。正所谓,文章千古事,愁思各不同。

云菲菲 – 古月照今尘

01
李煜的愁
失意君王的无可奈何和无处安放的心

虞美人
云菲菲 – 古月照今尘

李煜的词,投降前后可以说大相径庭。作为一个生在帝王之家的翩翩公子,作为一个本无意于皇位却被皇位直接砸在头上的幸运儿,毫不客气讲,李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人、文人和才人,但绝不是一个有着文韬武略、雄才大略的统治者。黄袍加身,对于李煜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感情真挚的人。他前期的词,满是华美的生活,满是柔情蜜意,满是春花秋月,满是小资情调。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这首《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满是他与大周后的郎情妾意。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这首《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是他鉴赏书画时的清丽雅韵之作。“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这一首《浣溪沙》更是其奢靡生活的一种写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一个文人,李煜毫无疑问才华横溢,冠绝古今;但是作为一个君王,在强敌环伺、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却一切把希望寄托于别人的善良和美好,而丝毫不加防范、不去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则就会尝到放纵和昏聩带来的苦果。就好像他在《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发出的慨叹那样: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国破家亡,仓皇辞庙,在垂泪对宫娥的惭愧和无以名状中,李煜走上了远离家国、客居他乡、被软禁的道路。从一个高高在上、前呼后拥、享受人间极端奢靡的君王,到一个阶下臣虏,从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到孤独小院、人迹罕至、没有任何自由,那种心理的落差是非常巨大的,对他的打击也是前所未有的。从此,那个“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不识人间愁滋味的潇洒君王不见了,悔恨、失落、落寞、孤独、无可奈何以及对故国的思念,却上了心头,也上了眉头。那颗遭遇霜雪严寒打击的灵魂,那种从天上到地狱的落寞,那颗无处安放的的心,也就只能浸泡在浮萍一样的风雨飘摇中,时时孕育流淌出一种挡也挡不住的细细哀愁。正如他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说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失落、是寂寞还是思念?似乎都有,也似乎都不尽然。而他的那首《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则写尽了那种前后剧烈的反差,写尽了那种天差地别的失落,写尽了那种无可奈何。而那首《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更是有深深的悔恨,还有对现实生活的无能为力。而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他的词作推上了巅峰,也把他推上了断头台,而他那颗无处安放的心也最终落入尘埃。从此,李煜的愁,变成了千古;从此,人们在千百个失意而没有几个被后人记住的皇帝中记住了这个才华横溢的绝代词人。这不知是李煜的不幸还是李煜的大幸?

在李煜的词中,我读出了数不尽的千古愁,他的愁似流水,又似江河,既连绵不断,又滔滔不绝,可以说达到了书写家国情仇的巅峰。但是,纵观李煜的词,有愁、有恨、有悔,却唯独少了怨。也是,不知刀兵、不会安邦定国,仅靠着书生一样的善良和柔弱,而缺乏血性的一味忍让,把一个江南鱼米乡、富庶地近乎不设防一样地拱手相让,除了怨天怨地怨时势,又能怨得了谁?
云菲菲 – 古月照今尘

01
李清照的愁
闺中少妇的孤独寂寞和幽怨

声声慢
刘欢 – 万物生长-高晓松作品集

李清照当得起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但是不知道是愁成全了李清照的千古第一才女称号,还是千古第一才女成就了那些浓缩着文脉芳华的怨愁。

李清照和赵明诚无疑是一对你情我愿、你爱我爱的才子佳人,但是对处于南北宋交替之时乱世之中的他们来讲,聚少离多就成为了婚姻的常态。对于本就敏感多情的李清照来说,则无异于灯上浇油、雪上加霜。闺中的寂寞、对丈夫的思念,让她的词愁肠婉转,点点滴滴都是离思、都是情仇,都是对相依相守的憧憬和渴望。

虽然,年少之时天资聪慧的李清照便已经“小荷才露尖尖角”,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她名声大振,展露头角。但她那时候的诗除了有一些少女共有的敏感以外,却没有真正的愁绪流淌。

而在赵明诚21岁,李清照18岁那年,他们相识相爱并且结成连理。男女之情,夫妻之爱,让爱情滋润着的李清照对即使短短的离别也充满着很多的不舍和难耐。当丈夫婚后“负笈远游”时,李清照饱尝相思之苦,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予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把新婚小别小女人的相思和闺中惆怅抒发得淋漓尽致。

及至后来,她的公公赵挺之因受蔡京的诬陷,以“力庇元佑奸党”的罪名被罢官查办,不久死在了京师。而作为他丈夫赵明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被捕入狱。虽然后来因查无实据又被释放,可是却被追夺赠官。罢官后的赵明诚,与妻子李清照一起投奔了赵明诚身处青州的外公,在青州度过了一段安静闲适的生活。这个时候,两个人无人打扰,彼此恩爱,相敬如宾,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感情日渐浓厚、甘醇。

如果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也许李清照的生活会很平静、很幸福,但可能也就没有了那个傲然立于宋词顶尖地位的婉约派词人。随着赵明诚重被朝廷起用,外派为官,两人分居两地,思念也孤独也就在所难免。于是便有了《点绛唇·寂寞深闺》: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于是便有了《蝶恋花 离情》: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便有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种孤独、那种寂寞、那种思念、那种百无聊赖、那种了无情趣跃然纸上。她是一个才华不同凡响的奇女子,但更是一个有着普通人情感的真性情的女子。此时的她,就在对丈夫的盼望和思念中,让一句句经典的语句如珍珠般凝练而出。她的离愁,成为了我们的大幸。我们不知道是应该感谢她们的分别,还是应该希望她们的长相厮守、相濡以沫?

命运多舛,世事难料。感情如李清照和赵明诚,也会因为长期的两地分居而让感情不复从前。虽然别离五年后,赵明诚终于还是将妻子接到身边,然而此时的赵明诚亦非昔日李清照心中的那个视她如珍宝的男人。在李清照看来,这时候赵明诚与自己之间的情感,已不再如最初那般的纯,尽管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普遍存在,但李清照则是难以容忍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由此以来,心中自然与丈夫有了隔阂,自然便有了不少闺怨。于是便有了《满庭芳·芳草池塘》: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便有了《满庭芳·小阁藏春》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便有了许许多多字里行间透露着很多幽怨的千古佳作。

如果说中前期的李清照主要沉浸在婚姻和爱情之中的女儿情长,主要是相思之苦、孤独之叹、冷落之怨,主要写得是闺愁、闲愁、离愁的话,那么,她的后期,特别是随着宋室南渡以及赵明诚病故之后,处在国破家亡、夫丧身零以及病老孤苦之中的李清照,她的词更多了回忆之痛、感怀之伤以及遭际的凄苦。这个时候,李清照的词中的愁更加深沉、更加浓郁、更加凄清,这里面既有追思怀念之愁,更包含着浓浓的家国之仇,其“愁”的高度、深度、广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前期,也让她的作品思想更深刻,更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就好像她在《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所写: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让我们再重温一下她的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每读一遍这首词,我都会生出无穷的凄惨、凄凉和感伤。这得是一个对生活有着多么厚重愁思的人才能写出这么凄美的词句?让我们再看看她的那首《武陵春·春晚》: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应该是对生活有着多么深刻经历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李清照的词,怎一个愁字了得?而李清照的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云菲菲 – 古月照今尘

01
纳兰容若的愁
多情公子的多愁善感和悲物伤悲

君生我未生((记纳兰容若))
冰弦

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却成为清代最负盛名词人;他出身权贵家庭,本应该春风得意、潇洒风流,却经常“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的词情真意切,却又带着淡淡的忧伤。我是人间惆怅客,这是他为自己贴上的一个标签。“纳兰心事有谁知”,人们只知道纳兰的词,但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纳兰的愁、纳兰的心。纳兰容若,宛若清朝词坛一颗耀眼的流星,光彩炫目,但却很快流失,为后人留下无尽的谜团、惋惜和慨叹。

作为权相明珠之子,纳兰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从小锦衣玉食,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生活、地位和身份,前途光明自不必说。但是纵读纳兰的词作,似乎没有几篇对幸福生活的描绘,没有对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感天伤地,触景伤情,无物不愁,无景不愁,无事不愁,无时不愁,愁,似乎自一出生就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就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融入了他的生活、他的经历、他的一生。

他的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的愁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也许因为造物主选中的“惆怅客”,他感情中的不如意也时时陪伴着他,为他更增添了愁的素材和佐料。据说,作为康熙皇帝的表弟,他的一生经历过四段感情:第一段(野史)年少时与堂妹曾两小无猜,后来表妹被推举入宫做了宫女,因封建专制通知,青梅竹马成为了再也无法变现的“结”;第二段则是与妻子卢氏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情投意合,但是这段流光溢彩的时光仅仅维持了三年,妻子便因为难产去世,留给他无数痛苦的回忆和销魂蚀骨的思念;第三段是续娶的妻子官氏。也许和前妻子感情太深刻了,他走不出,也接纳不了,基本上没有关于他这个妻子的描述。官氏是他的妻子,却不是他的爱人。第四段是江南才女沈宛。这是一位流落在烟花巷里的风尘女子, 她犹如一道曼妙的风景撩拨着纳兰容若的心弦,她美丽的容貌,她的才情,她的灵动,她的激情与浪漫,让纳兰流连忘返。但由于地位和身份的悬殊以及当时社会的不可能认可,这份恋情注定是一种悲剧。这无疑又对纳兰本就多愁善感的心添了一份惆怅,让他作品中的愁和惆怅连绵不绝。

纳兰对妻子卢氏的情是真挚的,也是无可比拟的。也许是在一起经历了太多的美好,才有了生死后太多的伤悲。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是他写给他妻子卢氏的悼亡之作《画堂春》,从这首词中,我们读出了他对妻子的深深的思念和依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惜,红颜薄命,情长寿短,又碰到这么个多情公子,岂能不双泪涟涟?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这首《蝶恋花》则写出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宁愿化蝶双飞,胜似生死两隔。而这首《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则更是写尽了对亡妻的放不下、忘不了,让人唏嘘不已、潸然泪下。

而纳兰与沈宛之间,爱,因为有卢氏,已经晚了一步;情,已经经历了生死,已不能承重;而相知则恰是时候、恰到好处。他们的相知是“以诗会友,以词知心”。但是既然相知,又怎能不相思?纳兰写:“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可耐暮寒可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批萨花底校书人。”沈宛回:“雁书碟梦皆成杳,月户云窗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纳兰应:“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泪。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在对话中,纳兰关切与怜惜,沈宛慰藉与温情,他们不仅诉说对方的苦楚,也感慨世事的悲欢离合。有时,“我懂”比“我爱”更宝贵,更难得。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已。思不知何置,相知而已矣。纳兰容若和沈宛的一段相交相知,书写了纳兰的另一段故事,也给他带来了滚滚才思,也让他给我们留下了另一种文学的财富。

但是,纳兰的愁似乎并不仅仅限于儿女情长,也不仅仅限于相思相知,他的愁似乎随处可见,到处都在。这已经超出了感情的挫折和不如意,更多的应是骨子里流淌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才看山山愁、看水水愁、看月月愁、看花花愁。看看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看看他的《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再看看他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还看看他的《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编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可见,这就是一个易感的人,这就是一个易伤的心。

纳兰对人、对情、对友是真挚的,对身份、地位也很淡泊,但越真的人越易感、越易伤、越易愁,也越易耿耿于怀、记在心上。而当他写完这首最有名的《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不久,便与世长辞。有人说这首词写的是爱情也有的说写的是友情,几百年来争执不已。但对于纳兰来说,不管是爱情的失意,还是友谊的小船易翻,都无法不直击他敏感的心。而自古愁人多短命,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惆怅中,纳兰走了,留下了一道落寞的身影,还有千古的惆怅,还有那些叩击人心的精美词句。

愁哉,纳兰!悲哉,纳兰!永恒的纳兰!

文字 | 王庆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文章千古事 愁思各不同 ——浅析李煜、李清照、纳兰容若词之愁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