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老实人》《天真汉》伏尔泰:永远嬉笑怒骂的走向真理的路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大名如雷贯耳,他与卢梭一生之敌的故事亦略有耳闻。

尽管他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但在大部分介绍西方哲学的书中,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去,他的思想似乎并不如卢梭深刻而有洞见,他的光芒似乎总被卢梭遮盖。

伏尔泰 卢梭

然而,前阵子读的《哲学小史》彻底燃起了我对这位思想家的好奇。

读《哲学小史》,我才知道「我痛恨你的说法,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妇孺皆知的话原是出自伏尔泰之口。「伏尔泰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哲学家,因为他很有钱」这句介绍语,则在让我捧腹的同时深深记住了他。他依靠国家彩票系统中的漏洞发了财,实现了财务自由的轶事,更是整本书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桥段。

在对这位妙人的好奇心以及一位书友的推荐之下,我翻开了伏尔泰的《老实人》,而后又接着读了同一系列的《天真汉》。

两本小说都朗朗上口,十分好读,我想其中傅雷先生的翻译亦功不可没。

傅雷

《老实人》的主人公老实人像一名稚子,对世界抱有天真的好奇。

他不断追问这个世界的真相,究竟是尽善尽美、一切命定,还是完全相反地悲惨绝望、只能徒然挣扎。他的第一位导师乐观主义的邦葛罗斯向他倾注前者,而第二位导师悲观主义的玛丁则不断用后者影响他。以至于他在乐观与悲观之间反复横跳,却又无法完全认可其中一方。

虽说《老实人》是伏尔泰为驳斥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而作,但它在讽刺“我们所在的世界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一个”的同时,也以几乎同样的力度嘲讽了其对立面的悲观主义。

在否决了两个主义之后,作者提出了观点呢?

小说以那句著名的「说得很妙;可是种咱们的园地要紧」作结。

这颇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Shut up and calculate”的实用主义风范。

脚踏实地的劳动才会带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充实,努力工作才是幸福人生的真谛。

这的确是符合一生勤勉、极为入世、重视财富积累的伏尔泰的人生哲学。

《天真汉》与《老实人》一样,也是伏尔泰射向敌人的一发狠厉的子弹。不过这次的战场不是哲学,而是宗教和权力。

主角天真汉是一名来自加拿大的土著休隆人,他淳朴而聪颖,在宗教信仰上是白纸一张。

伏尔泰用天真汉的未受浸染的视角,来向读者展现宗教仪式的可笑、教派争执的无谓、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宗教迫害的可怖。

天真汉其实就是正在反思的伏尔泰,他不无反叛地看到所谓的习俗、规矩之中藏着的荒诞不经、匪夷所思、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之处,其中教会宗教带来的盲目信仰首当其冲。

「我觉得一切宗派都是错误的结晶。你说几何学可有宗派吗?」

伏尔泰是时代的反叛者。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他反对不抵抗的乐观主义、反对宗教狂热、反对教派间无聊而血腥的争执、反对扼杀自由的君主专制,他呼吁理性和自由。

如此看,伏尔泰的哲学似乎显得浅显。

他所反对的,我们也觉得当然要反对;他所呼吁的,也是我们普通人在不断呼吁的;他的哲学,在现代人看来几乎已是常识。

但我想,也许正是因为伏尔泰的伟大,才使他显得浅显。

正是他的巨大影响力,使得他的哲学彻底掀翻了十八世纪的法国的迷信和专制,使得他的思想成为现代世界的背景知识。

谁又会觉得背景板有什么特殊的深意呢?

另一方面,说他浅显,也许还在于他的表达方式,这是一种深入浅出的“浅”。

在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之外,《老实人》和《天真汉》的故事都像是古典的冒险和爱情小说,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老实人从德国出发,横跨大洋,游历欧美亚非各大洲,他与他的朋友历尽千难万险却总是死里逃生。

天真汉从一而终地爱慕着圣·伊佛小姐,冲破纲常的束缚,因囚禁的分离而热烈,最终却败在权力的倾碾之下,成就了一场令人扼腕的爱情悲剧。

伏尔泰那嬉笑怒骂、节奏感十足的语言,则是我最喜欢他的地方。

一个场景跟着一个场景,一个事件追着一个事件。

人物们总是在千余字内经历生死反转,他们的眼睛不断看到新鲜事,他们的嘴总是在辩论,他们步履不停。

宗教法庭的残酷审判、英法争夺加拿大领土的七年战争、里斯本大地震、黑奴贸易等等历史事件也轮番登场。面对它们,伏尔泰并不严肃地怒斥或痛哭,而是极尽讽刺地笑骂。

伏尔泰的语言,构筑了一个热烈而荒诞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有趣的、新颖的,吸引人们沉浸其中,这个世界又是本质荒诞的、矛盾的,引发读者们去吸纳其中的哲思,也据此反思自己的时代和人生。

「可怜的作者不懂把作品弄得艰涩沉闷,人家怎肯承认他是严肃的学者呢?」《伏尔泰传》的作者莫洛亚如是说。

. The End .

shadow0312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老实人》《天真汉》伏尔泰:永远嬉笑怒骂的走向真理的路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