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让我见识了克拉克之“硬”。
科幻的软硬之分素来引战,但克拉克凭借其超群的科学素养和对科技细节的不吝描述,当毫无疑问被归入硬科幻作家之列。
然而,比起将创作重心放在文明、意识、人类的终点等哲思上的《童年的终结》《城市与群星》《太空漫游四部曲》,这部《天堂的喷泉》可说是克拉克硬核技术流的巅峰。
著名的太空电梯构想便出自本书,作者自己的作品《3001:太空漫游》以及刘慈欣的《三体》中也沿用了这一设定。
作者在外星来客惊鸿一瞥、宗教与科学冲突骤起的宏大背景下,讲述了太空电梯的创始人摩根从策划、游说,到设计、施工,直至最终完成工程的完整故事。
其中涉及到的种种地理文化和技术细节严谨而真实。后记中作者罗列的一系列锡兰地理文化考证以及太空梯技术相关论文,更令我油生景仰之情。
这更是一部浪漫的作品。
在五千米高空飞跨直布罗陀的拱型桥梁,
由两极向赤道逼近的绯色边缘极光,
四条竖立山巅、直入云霄的丝缎般的导带,
在强光照射下数万米高空中直指穹窿的影子,
一切平息后在大气层上方看到的闪耀星带……
撇开两千年前的古锡兰神秘故事,撇开对高等文明冲击哲学与宗教的深思,也撇开那场扣人心弦的太空救援,技术本身带来的奇观,便足够浪漫。
. The End .
shadow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