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推理大神陈浩基继《13·67》后,又一部基于香港社会的推理作品。
与字数略少于本作却包含六个推理故事、写尽香港半个世纪风云变换的《13·67》相比,初读本书给我的感受是节奏缓慢、细节冗杂、人物塑造也不讨喜。
好在读书过半本后,节奏渐起,张大的网开始收紧,埋下的伏笔一一爆炸,立场的反转接二连三。
原来看似冗长无趣的日常之中,埋着决定性的细节。看似偏离正题的双线叙事,也是作者为其钟爱的诡叙手法带上的面具。
在后记中,作者也为篇幅长度作了解释,说希望「描写每一个角色的个性和思绪」,以赋予他们「血肉和灵魂」。可惜我个人还是觉得本书的角色塑造有些脸谱化,个性是有了,却还少些灵魂。
另外,这种黑客题材的小说很容易显得玄幻,但得益于科班出身的作者那扎实的计算机功底,尽管本书主角黑客阿涅被描述得神乎其神、几近无所不能,但依旧给人很强的置信力。
如果说《13·67》是记忆中“昔日香港”的史诗,这本《网内人》就是“今日香港”最真实的写照。
而网络和信息化在全世界的普及,让“今日香港”有了更普适的意义。
“今日香港”就是“今日世界”。
互联网时代独有的网络暴力、隐私暴露、城市孤岛等问题,似乎将一切过错指向了网络这个科技。
然而网络只是工具,放大人性的工具。
这本书表面上讲的是网络和黑客,但其实说的是对人性的拿捏。
黑客阿涅最精通的不是操控网络的技术,而是操纵人心的能力。
小雯悲剧的始作俑者,不是备受责难的社交网络,而是脆弱孤独的心灵和阴暗难捱的人性。
整个故事的根基,也不是科学技术的邪恶,而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古老人性迷思。
网络,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网络。
有意思的是,在某读书app阅读此书时,可同步看到其他书友的批注,其中满是对女主的人身攻击。
书中角色虽是纸片人,不会知晓这些评论,但想来即使面对其他真实事件,网友们也绝不会手软。
在阅读一部把网络暴力造成的悲剧赤裸裸摊在眼前的作品时,读者们一面痛斥时代的刻薄、网暴的残酷,一面亲身实践着某种意义上的网暴,何等讽刺。
别说了,大家都是网内人。:)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