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慈怀君
来源:慈怀读书
我们含辛茹苦不断地推动着巨石攀爬,征服迎面而来的一个又一个山顶,会感觉自己真正一步步趋近心灵高处的那个“安全感”。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喜欢享受攀爬过程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更没有人希望社会成为一个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角斗场”。
但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角斗士,为了去争夺一个职位或者是一点好处而互相厮杀,就像哲学家霍布斯所说的那样——“人与人之间恰如狼与狼”,为了一块肉而彼此为敌,我们虽然在角斗场如此无奈与厌倦,但还是在不停地拼杀。我们无从选择,似乎只有“嬴”才是通往安全感的唯一道路。
因此,我们没法成功摆脱西西弗斯的命运。一个人的肩头扛下了多沉重的苦难,胸中就承载多伟大的情感。
生活的“重负”会剥夺生活之乐趣,有时痛苦值得珍惜,却并不意味着值得歌颂。
痛苦所富含的营养最终为的无外乎是助长“生命的自由而欢乐”。
但那只是一种天真而简单的喜乐,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是一种自给自足而无所外求的孤独,是源于精神的自由自在。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在《论孤独》中指出“重要的不是离群所居,而是独立的思想”,因此,孤独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层心境,是自我心灵的诗意栖居。
环境的好坏对孤独与一定的激发效果,但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孤独又是在闹市中“心远地自偏”的出离。
孤独在很多时候表现的是沉默,但沉默不足以代表孤独。
有些人用抽烟来制造烟雾包裹中的寂寥;或者是借酒浇愁玩弄醉意中的寂寞;
或者走颓废线路来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这些种种孤独的造作都只是孤独者流于表面的装扮,并不是真正的孤独者风范,孤独是源于思想的充沛饱满,自发的精神流浪。
孤独不是人类刻意的自我培养,而是自然最古老的真相,是万物最原始的本来面目。传说中神是孤独的,他早出了人类作伴;
而人一离开母体的时候一直是孤独的,只能蜷缩在自我的皮囊之中;真理是孤独的,因此能与它亲近的只是极少数的人;
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热闹的地球也是孤独的,在广袤的宇宙中,它只是一个孤独的小蓝点,淹没在无边的静默之中。
人类的社交要么是利益驱动下的人脉构建,要么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大家都带着面具嘻嘻怒骂在作秀,在逢场作戏。
与这种寂寞相比,孤独则是一种更高贵更优美的状态,因此,人需要孤独。
有时候孤独是自我的真实,能还给我们精神自由。
有时候独处时悠游度日的人,他的心智犹如一个开掘不尽的宝藏,提供给他源源不断的精神资源、生命的营养。
人的精神若找不到可以长久安顿的“家园”,就没有归属感,那人生也就成了一次漫无目的的漂泊,无家可归。
一个热衷于绘画的女孩,被父亲逼着参加司法考试,虽然父亲为她选择的行业在外人眼里比绘画强太多,但那并不是女孩自己想要的人生。
司法行业不符合她对自己的定位,假如有一天她如父亲所愿功成名就,成为社会上公认的“成功人士”,可内心深处那份由衷的欢乐又该去何处寻找?
当代社会对成功的评判标准十分接近“功利”,可我们在生活中除了这些有形的、物质的东西,还需有好的“修养”,也就是拥有良好的气质、翩翩的风度和友善的态度。
一个人如果拥有翩翩风度,即使是一介草民,不具“号令天下”的权威,却能时时讨人欢喜、处处受人欣赏,饱受赞誉。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风度是一种力量,也是一张独一无二的个性名片”。
拥有翩翩风度的人也就拥有了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人格力量是超越时空的,即使有一天,人不再了,人格还在、魅力还在。
因此,拥有风度的人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真正的风度具有一种令人心悦诚服的强大精神力量,风度源于一种最伟大最古老的力量——道德,风度之优不在于举手投足之间的滔滔不绝,不在于举手投足之时的风流倜傥,它的本质是一种震慑人心的道德力量。
因此,真正的风度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教养而修成的正果,表现于大胸襟、大气度、大觉悟,是道德广博深厚的大爱。
有风度之人大多充满自信,不仅能使其他人在与之亲近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报以信任,而且具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影响力,在他身边的人常常会不知不觉深受其感染,在自己的待人接物中也会自发地以他为榜样。
古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换句话说,就是自信的人首先有自知之明,他可以冷静地看清自己的能力,公众地评判自己的水平,包括自己的特长与缺陷,在生活与工作中能够扬长避短,并且取长补短。
古话又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竟然被祖先前辈们视为高贵的事,并不是什么唾手可得的易事。
那么一个真正自信的人到底要“自知”些什么呢?
当然首先是要知道自己的专长、强项与优势,只有自知了这些,才能摆脱“自卑”,建立起“自信”。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好的孤独》的原书精华,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的《好的孤独》第三部分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