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四十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做个有用的工具

作者:慈怀君
来源:慈怀读书

作者说,哪怕是年近五十的现在,他也依旧不曾思考那些想做的事情。

他认为应该成为这个世界的一个“有用的工具”,应该是幸运地被选上担任某一个工作,并且因此做出贡献。

作者从出生后就没想过自己要开一家书店,只是碰巧人们有这个需求,给了他一个开店的机会,而他也全力相应大家的需要,就这样开了一家旧书店。

而当一名文字工作者,更是作者从来没想过的事情。

只是恰好有人对他说,希望他写书,又刚好遇到喜欢自己的读者,他才会像现在这般努力写书而已。

很多人常常为自己想成什么样的人绞尽脑汁,倒不如学习作者这样的心态,把决定权交给他人。

人们有什么需要,自己就去做。

努力成为一个对世界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向世人保证,自己绝对不会让他们失望。

未来的日子,不管大家走上了什么样的路,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像作者一样,是一个一直对世人有用的工具。

那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用工具呢?这里作者给了三个建议。

第一,学习外语

作者一直相信,如果每一天都过得如此充实,无论到多少岁,人都会持续成长的。

他是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作者每天早上要晨跑、学外语,定期上美发店、看牙医,偶尔看电影、读个书。

此外当然还有工作。

作者的一天都是被个人行程塞得满满的,可他宁愿处于这种忙到翻的状态。

因为上了年纪就闲下来对作者来说,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

于是作者就决心学外语,而且是三门外语。

听到这,有人也许会问,一口气学这么多门外语不累吗。

虽然作者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记忆力不如年轻的时候,但他始终认为,学习语言就像跑马拉松,只要一直地坚持就一定可以办得到,而且学了总比没学的好。

他说之前因为工作关系常常出差法国,却因为语言不通吃了不少的苦。

如果当时的他会说法语,那么他就会从法国的文化中学到非常多的事物。

法国人那种兼具革新与传统的生活风格,都会对作者产生非常有益的刺激。

年纪越大,越需要学习外语,一方面能够通过学习新的文化,让自己持续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世界展示本国文化的美丽,因此外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第二,读书

读书,对作者而言,是一种休息娱乐,更是一种兴趣。

四十岁以后,作者想读的是历史书。

因为历史上记载了人类所犯过的错误与失败,倘若每一个人都可以以史为鉴,必定可以从中吸取到一些教训。

不管是本国的历史还是世界史,大家都可以从历史当中学到非常多的东西。

虽然时代在不断地变迁,但人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人们在想什么,感觉到什么,什么时候感到高兴,什么时候觉得心力交瘁,不管是什么时代,即使生活方式不同,但这些都是有共同之处的。

而且,熟悉历史的话还可以与外国友人有更多的话题聊。

以前大家在记诵历史时,可能更多的是记住历史时间发生的年份,对于历史背后的文化背景,大家都知道得甚少。

实际上,成年人阅读历史的方法,是去理解历史背后的文化背景。

作者在四十岁以后偏爱历史书,但其实上,不管是读什么书,历史,哲学,文学也好,请牢牢记住一句话,开卷即有益。

第三,学会信息搜集

在四十岁以后的人生,世间的学识素养与取得信息落差将会越来越大。

这个落差取决于每一个人所具备知识的多少,以及是否掌握了正确的信息。

而且现在又是一个不断变迁的时代,信息的搜集方式一下子就成了关键。

在当今提供信息的工具中,最方便取得信息的就属网络了。

有任何想知道的信息,在网上都可以轻易查到,而且也不要出门。

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越是容易得到的信息,价值越低,而且网络信息真假常常让人混淆。

报纸与电视也是一大信息来源,但是他们所提供的信息极有可能被人为操控。

因此,作者并不全盘相信这些信息来源,对于信息来源,作者主要信赖的是以下几种。

首先,通过亲身体验经验获得的信息。

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作者建议大家要积极出门去调查,或者是找书来看,通过各个角度来确定。

其次,直接问人。

当然这个人必须是值得信赖、诚实的人。

平时如果有想了解的信息,这时,身边有两三个能提供正确信息的人物,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于搜集信息,作者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

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搜集对自己无益的信息上,哪怕它是正确的信息。

这样只会让你,离充实的人生越来越远。

作者相信,做到了这些,即使年龄再大,也同样可以做一个“有用”的人。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今天《给四十岁的崭新开始》的原书精华,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的《给四十岁的崭新开始》第六部分就到这里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给四十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做个有用的工具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