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心理指南》读后感:当爱已成往事,别纠缠,不回头


《离婚心理指南》

原著 | 萨拉·戴维森
解读 | 米苏

每个人都向往白头到老的婚姻,但世事难料,有时难以获得圆满的结局。好莱坞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曾说:“每件事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有时候好东西会支离破碎,而只有这样,更好的东西才会聚拢过来。”

感情上的事也是如此。当一段感情走到尽头,我们只要学会治愈自己,就会迎向更好的明天。

今天分享的这本《离婚心理指南》就是一本帮助我们走出离婚、分手等阴霾,开始全新人生的宝典。作者萨拉·戴维森是英国著名的离婚指导师。她有二十多年的指导经验。更重要的是,萨拉本人曾经也经历过婚变。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阵痛和自我疗愈之后,萨拉终于走出了离婚的阴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面对离婚吧!

自我审视:你是否已经了无遗憾

所有事的发生都是有迹可循的。当婚姻出现裂痕时,你也会察觉到端倪。比如,你不再想和伴侣单独相处,甚至,他做什么你都觉得不自在……

作者强调,如果不想离婚,你就要停下来,做出补救行动了。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重新审视婚姻为目的,和伴侣进行良好的沟通,双方一起讨论相处时,我们什么时候会觉得开心,什么时候会觉得不舒服。

对于要改善的部分,我们可以约定一起做出什么努力,再在接下来的相处中,把所有的约定付诸行动。

作者遇到过一位男客户,妻子突然跟他提出离婚。男客户很难接受。

作者建议他用上述方法和妻子沟通。幸运的是,夫妻俩通过记住彼此的喜好,增多高质量的相处时间,慢慢找回了曾经的甜蜜,拉近了关系。妻子也放弃了离婚的念头。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像这位男客户一样幸运。当婚姻避无可避走向终结,我们还要学会寻求支持。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一位可靠的法律顾问。他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具体的离婚事宜,并且按照我们的要求去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其次,是主动寻求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心理支持,从信任的人身上汲取力量。

当然,我们需要尽量选择那些性格乐观的亲友。此时,如果再和经常输出负能量的亲友交往,那我们的情绪也不可避免地会变得更加糟糕。

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认清,并不是所有亲友都会对我们离婚这件事情表示理解。

甚至,有的人还可能在听过几遍倾诉之后,就变得很不耐烦。

这时候,我们也没必要太失望。因为,这种情况很常见。换个角度来想,我们也可以依照亲友在这种关键时刻表现出的态度,分清楚哪些人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

最后,如果实在走不出离婚的阴影,我们也可以去寻求心理治疗师这种专业人士的帮助。另外,锻炼也很有助于让人重新变得积极起来。

如何减轻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很多父母都担心离婚会伤害到孩子。但事实上,做到下面三点,就可以有效减轻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第一,在确认离婚之后,再告知孩子分手的事实。

对于父母离婚,孩子的最大恐惧是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因此,作者建议,父母需要在确认分手后,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起告知孩子离婚的事实,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他离婚不是他的错,他还是爸妈心爱的宝贝。

第二,为共同抚养做好详细的计划。

离婚后,父母应该尽早确定之后关于孩子的抚养计划。特别是,安排好探视孩子的时间。这样做有利于孩子重新进入并且适应新的稳定的生活模式。

第三,把个人感觉暂时放一边,尽量和前任保持“功能友好型关系”。

在带着孩子和前任一起见面沟通时,作者认为父母把个人感觉放一边,和前任保持“功能友好型关系”是最好的。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暂时放下对前任的负面情绪,并且尽可能表现得友好。因为孩子真的特别敏感,会感知到父母的情绪。

如果父母都不开心,孩子也会觉得很压抑。与此同时,孩子往往把父母当作学习的榜样,会下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父母遇到事情一点就炸,孩子也会跟着学。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会有不好的影响。

另外,在关于孩子的问题上,和前任产生矛盾时,我们也要试着转换思路。

作者提到有位女士在离婚后,有次,她准备帮儿子买个书桌,款式颜色都挑好了,前夫也同意支付。可收到货后,女士却发现完全不是她选好的那款。

当她气急败坏去质问前夫时,前夫告诉她,之前那款断货了,现在这款是新女友帮忙挑的。

女士非常生气,觉得前夫是计划好了要来恶心自己。在这个时候,作者却建议女士换个思路。

因为男女思考方式不同,前夫很可能是因为怕选不到好的课桌,所以请教了更懂的人。听了这种分析后,女士瞬间觉得释然了。

事实上,像这样退一步,站在对方视角来看问题,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迎接美好的未来

生活中,很多人离婚后走不出来,很多时候是不习惯没有前任的生活,不适应自己独自一人,或者是独自带着孩子生活。

作者也遇到过一位60多岁突遭婚变的老太太。此刻,老太太遭遇的危机是必须重新适应一个人的生活。

过去,老太太是全职主妇,没有工作经验,不会处理日常事务,甚至连如何通过网上银行转账、如何查存款、订机票之类最基本的事情都不会。她就像个生活白痴。

用作者的话来说,她完全被限制在婚姻内,她的丈夫掌控了她的生活。

因此,作者带着老太太,从去银行申请账户开始,一步步帮助她开始新的生活。幸运的是,老太太适应得很快,也渐渐对新生活乐在其中。

像老太太这样的例子或许比较极端,但当离婚发生时,我们或多或少也能从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毕竟,之前是两个人一起生活,彼此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我们会为了让彼此的生活更加融洽,而放弃一部分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观。

我们可能觉得这些放弃可能会让对方更爱自己。同时,这样做也会让彼此之间的矛盾变少。

渐渐地,我们习惯成自然,很多行为习惯变得根深蒂固。而一朝分手,夫妻由共同体变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时,两个人都必须学着独立处理自己的所有事情。

具体来说,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像老太太一步步来,从先学会理顺自己的财务账户开始,慢慢让自己的生活秩序变得井然有序。

事实上,当一段关系无法维持时,我们要学会整理好自己,重新开始。

作者认为,进行 “铺路石”练习,很有必要。

先在纸上写下你所有未来想做的事;再从前面写下的内容中圈出你最想实现的三个。最后,再拿三张纸,依次写下前面说的三个目标,并对每个目标进行细化,分别写出三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可以具体做出的努力。

比如,想多结交一些单身朋友,对应实现目标的三件小事就可以是多参加聚会、参与一些课程、外出时多和人交谈。

你看,这三件小事就会成为你的铺路石,帮你实现目标。而当你的生活被新的事情填满时,你胡思乱想的时间也会减少。在将来的某一刻,蓦然回首,你会发现自己早已经走出了离婚的阴霾。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放妻书》中记录了唐代一对夫妇离婚时,丈夫写给妻子的话。他说离婚是因为两人的感情,在日常的相处中逐渐消磨殆尽。与其相顾两厌,不如洒脱分开。

而在最后,这位丈夫说:“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的确,离婚虽然标志了一段感情的破裂,但却并不意味着曾经相爱的两人要成为怨偶。

分开,只是我们对未来的规划出现了偏差,两个人不适合再一起前行。放手,对双方来说,都是解脱。

切莫相怨,切莫相恨。

未来很长,还有更多值得做的事。这样想来,离婚更像是全新的起点,为一潭死水的生活注入全新的活力,更是一个契机,提醒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前路道艰险阻,可人生不就是这样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彼岸青草依依,花开正好。待千帆过尽,等风起,等你来。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离婚心理指南》读后感:当爱已成往事,别纠缠,不回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