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成功似乎总是与敏锐谨慎联系在一起。其实,不论做什么,敏感之余,都需要一份钝感力。
正如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说:“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功的人们,当然拥有才能,但在他们的才能背后,一定隐藏着有益的钝感力。”
而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便是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需要一点钝感力。
所谓钝感力,便是放平心态,告别焦虑与紧张,用一颗平和而淡定的心,陪着孩子自在成长。
父母越钝感,孩子越优秀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画出了《老夫子》《列子说》《乌龙院》等100多部经典作品,畅销海内外,成为一众青少年的榜样。
而这个看似才华横溢的少年,其实4岁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让大人操碎了心的熊孩子。
有一次,趁着父亲不在家,他拿着毛笔,偷偷溜进书房,在洁白的墙壁上胡乱画起画来。
白花花的墙壁上,瞬间布满了脏兮兮的墨水,又脏又乱。
完全沉浸在“绘画”世界中的蔡志忠,丝毫没有发现父亲早已站在门外,默默看着他淘气的恶作剧。
然而,看到这一切的父亲,却没有丝毫抓狂与气恼,反而一脸淡定。
父亲甚至还给他买了块小黑板,让他在这块黑板上尽情抒发自己的想象力。
后来,蔡志忠潜心学画,在15岁起便成为职业漫画家。
正是父亲的钝感与豁达,保护他玩的天性,也成全了他可贵的天赋。
反观很多家长,孩子一调皮捣蛋,稍有逾矩,就神经敏感的不得了。
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父母需要一份钝感力。
要知道,规矩听话的背后,也可能是平庸;调皮捣蛋的背后,也可能是个小小天才。
千万不要敏感过了头,不知不觉间,磨灭掉了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教育之中需要一些钝感的留白,孩子的创造力才能自由生长,一点一滴都汇聚成他长大成人时的凭身之技,一步一脚印,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父母越钝感,孩子越幸福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父母越焦虑,孩子难免也会陷入压力漩涡当中;父母心怀钝感力,孩子方能获得一份自在的幸福。
曾经看过一个很火的视频段子:
老师告诉学生家长:“你儿子这次考了59分…”
家长激动地大喊一声:“什么?我儿子得59分啊?”
老师以为家长生气暴怒,当即安慰:“别生气,回去好好和孩子说,千万不要打孩子。”
没想到,家长竟然哈哈大笑起来:“我儿子可真争气。以前考试从未超过20分,进步太大了,值得表扬!我先给孩子他妈报个喜。”
电话那端,孩子他妈喜极而泣。
无独有偶,前不久,江苏有位平时总是挂零分的小朋友考出了7分的成绩,他的爸爸为了激励孩子,放烟花庆祝。
视频里的父母,怀着一份平实却真诚的爱,视频里的孩子,长着一张没有被生活欺负过的单纯笑脸。
这样的孩子,将来不一定有着多大的成就,却一定有着满满的幸福。
反观现在的很多父母,口中说着爱,却在孩子身上加载了太多期待与关注。
关心满盈,却不知这份过于敏感的关心,也会是压倒孩子的重负。
所以,为人父母,请记得怀着一份钝感而单纯的爱。
正如《钝感力》中所说:“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让母亲觉得可爱,这种可以原谅一切的情感,正是产生钝感力的原点。”
毕竟,父母之爱,本不需要理由,不应有设限,那就且让孩子在一份无需置疑的爱中,幸福地成长。
最好的爱,是钝感的爱
1973年夏天,比尔·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哈佛大学。
然而,在哈佛,他痴迷电脑,经常逃课,一连几天呆在电脑实验室里整晚整晚地写程序。
大二时,他嗅到互联网行业的商机,向父母宣布,要从哈佛辍学,走向创业之路。
盖茨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一时之间难以消化。
就像我们身边的普通父母一样,他们担心孩子陷入风险,只想孩子好好从大学毕业,从事一份踏实而稳定的工作。
但夫妇俩最后还是决定,尊重儿子,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之后,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一路将一个小企业变成一个企业帝国,行业巨头。
32年后,哈佛法学院授予比尔盖茨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盖茨对着台下的爸爸说:“爸爸,我早就告诉过你,我会回来拿到我的学位的!”
父母担心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如若思虑太过,难免束缚太多,反而会成为困住孩子自由飞翔翅膀的枷锁。
要知道,孩子自有他成长要走的路,父母终究只能同行一段,最好的爱,是在恰如其分的时候,钝感而体面地退出,让孩子自在地做自己。
最好的爱,是钝感的爱,愿你修炼一份钝感力,放下高悬的心与无尽的焦虑,且让孩子去飞,去闯,他会迎来最好的,属于自己的未来。
请相信,一切都会是最好的安排。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说:“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为人父母也是如此,钝感力是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良方,让孩子,拥有更幸福的童年,更宽广的未来。
养育孩子必然是充满矛盾的旅程,注定不能一蹴而就。与其陷入敏感的焦虑,不如怀着钝感的的从容,静待花开。
今天,我们探讨了为人父母,必须具备钝感力,那么对健康,对工作,对婚姻,钝感力又有什么妙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