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管理》读后感:比“双商”更重要的,是“管理力”

《高效管理》

原著 | 乔纳森·莱蒙德
解读 | 雨止

人生在世总是有高峰有低谷,也难免会遇到一些人际交往的问题。

工作不顺利,累死累活也得不到重视;没有办法兼顾家庭与工作,每天都是疲于奔命的状态;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每一天都过得浑浑噩噩。

不过不用太担心,美国知名培训专家乔纳森·莱蒙德也许能帮你找到解决的办法。

莱蒙德曾先后在不同机构做过管理工作,担任过全球知名领导力培训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主持全球培训品牌的转型工作,并拥有自己的领导力培训公司。

作者在《高效管理》中运用大量的真实案例展开讨论。通过穿插情景对话,让我们能够轻松了解3大管理法则,有效实现高效管理。

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看看到底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麻烦事,打造一个既高效又和谐的团队。


重视爱抱怨的员工

一般情况下,爱抱怨的员工是最不受领导待见的。但如果忽视这些声音,可能会给企业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马库斯是一家初创公司的总经理。有一次,一名女员工向他反映被高层领导骚扰的问题,希望得到帮助。但马库斯并没有重视,导致这名员工只能离职。这让其他员工十分寒心,严重影响工作氛围。

于是他找到作者,请教解决办法。作者调查后,建议马库斯多鼓励员工说出真实感受,并重视员工的想法。后来马库斯公开承认失误,才重新赢回员工的信任。

作者通过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管理者处理问题时很容易自以为是,忽略可能揭示关键问题的不满情绪。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学学如何倾听员工的心声。

第一是把爱抱怨的员工看成所有人的代言人。

建议先想想员工为什么抱怨,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弄清楚原因,并向员工表明立场。让员工确信你是重视别人想法的,员工才会敢于表达真实的感受。

其次是让已经存在的问题透明化。

作者提醒我们,发现问题后,最不好的做法就是藏着掖着,因为这会带来大量谣言,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比较好的做法是,在正式行动前先考虑清楚可能会面临的所有情况,然后再采取行动。比如给员工发一份电子邮件,说明你已经注意到了某个问题。让大家知道你没有对问题视而不见,而是在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

最后一点,试着找出员工的话外音。

很多时候,员工出于各种顾虑,会委婉地表达想法。这时,管理者就需要试着解读出这个问题背后的信息。

员工的想法不会直接写在脸上,管理者只有多和他们打交道,鼓励他们主动说出真实感受,并认真对待这些想法,才能知道存在的问题,也才有可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引导员工主动成长

优秀的管理者懂得,自己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引导员工主动成长,而不是事事包办,让员工错失蜕变的机会。

作者曾经在担任一家公司的副总裁期间,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当时上面派来了一位新的执行官,但因为不是做营销出身,不管作者怎么解释,她就是理解不了公司的营销策略。

后来作者苦思冥想,最终用既形象又直观的电子表格达成目的,解决了沟通障碍。

这件事让作者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果能帮助员工发现并弥补短板,实现个人成长,就能大大降低管理成本。

至于具体的做法,作者建议管理者可以从鼓励创新、加强执行力和鼓励自我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员工主动成长。

首先,管理者可以从小事开始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比如每次开会时让员工分享三个新想法,哪怕不成熟的想法也可以。

也可以要求员工每周抽出半天时间放下手头工作,参加行业内的研讨会议或者互联网课程。

第二个方面是执行力。作者建议让员工设定完成任务的日期,引导他们关注任务执行中的细节,定期跟踪进度和最终结果。

如果确实有所改进,管理者可以及时进行表扬奖励,鼓励他们养成习惯。

最后一点是鼓励员工表达真实的情绪。

管理者可以多观察他们的工作状态,多和他们谈心。如果员工情绪不对或状态不佳,主动询问是不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当员工取得实质性进步时,他自己会第一个感受到转变的好处。时间长了,这种正向思考的习惯就会慢慢迁移到员工个人生活中。帮助员工更理性地处理家庭矛盾。

管理者在引导和帮助员工克服自身不足时,尽量让他们明白,个人成长带来的不光是工作能力的提升,也会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因为解决工作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同样也适合个人和家庭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你可以提供有借鉴性的建议,但不要事事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因为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员工自己找到答案,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什么才是好的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建设一直都是企业十分重视的工作。因为好的团队文化能带来巨大的凝聚力,也能开发出团队的潜能。

格雷格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每季度都会要求下级提一个改进文化的新想法,但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很反感这个做法,因为这些新想法却从来没有真正实施过。格雷格执着于自己的权威,忽略了员工的想法,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作者告诉我们,一个文化氛围好的团队,既要有基本的上下级的概念,也要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让员工正确认识职业权威。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会借着权威去压制员工,也不会放弃权威博得员工好感,而是会通过授权管理让员工正确认识权威,并建立自己的权威。

其次要让员工能在不同的职业关系中有相应的表现。

一个人的职业关系基本有三种:上级、下级和同级。处在不同的关系中,肯定得有不一样的处理方式。

这时候,管理者可以让员工试着通过提问的方式,总结这些关系是否健康。

如果你是一名中层管理者,同时有着三重身份,就更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在不同的角色中有合乎身份的表现。

第三点就是管理者得努力创造安全、自由的团队氛围。

安全的意思不是说在员工犯错时放弃问责,而是要让员工知道沟通不只是交流想法,也是消除误解的重要途径。

当然,自由也不是没有限制的意思。自由表达的前提是有明确的想法和感受,想要通过表达和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纯粹的情绪发泄。

当有了安全、自由的氛围,员工不用担心因为说出不同意见而被责罚,管理者便能得到更多的信任,整个团队也会更有创造力。

总而言之,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知道自己如何正确建立领导的权威,又不会过分压制员工的自主权。因为只有这样,既自由又有序的团队文化才能出现。

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说过:“自始至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是成功的关键。”

这个“以人为本”的道理不光适用于工作,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每一天都在管理自己的生活,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小到决定一日三餐吃什么,大到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和什么样的人交往相处。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根据外界的标准来管理自己的生活,但更重要的,其实是认真聆听内心的声音。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更好地过好生活。学会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人生才会更幸福,更充实。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高效管理》读后感:比“双商”更重要的,是“管理力”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