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脆弱》读后感:脆弱的力量,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敢于脆弱》

原著 | 吉娜维芙·阿弗里伊尔
解读 | 菊子

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人生也时有阴晴圆缺,起起落落的人生就是一种感受,一场历练。许多人抱怨工作辛苦,生活很累,时常会感到疲惫、焦虑、不安、恐惧……

这些情绪放在心头,长期积压,心灵就会变得极度脆弱,也很容易受到伤害,一个小小的问题就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乐观的人允许自己有哀伤和脆弱,因为他坚信这一切终会过去。更多的人则是不得不隐藏真实的自己,以求看起来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和周围的人相一致。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脆弱?我们是否可以接受自己的脆弱,并把它作为人生的动力呢?今天我们就翻开《敢于脆弱》这本书,来看一看我们该怎样把自己的感性当做一把利器,运用它来跨越脆弱,成就人生。

《敢于脆弱》作者是吉娜维芙·阿弗里伊尔,精神分析学家,法国精神分析研究学院创始人。她认为:脆弱其实是你的优势。它是诸多品质的整合,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宝库。

每一份坚强,都源于对脆弱的洞察,那些还能伤害到你的,都是你从未有勇气面对的。为了让心灵更加丰富,我们需要不断经历脆弱,在脆弱中不断重生。

正视脆弱,才能让脆弱迸发力量

每个人身上都有脆弱的一面,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脆弱会表现出多种形式:多愁善感、心态不稳、情绪波动,面对考验束手无策,面对选择瞻前顾后。

而我们害怕被别人看到所谓的脆弱,于是带着面具维持着表面的安定和合群。

搬家用的纸箱上可以贴上“易碎物品!小心轻放!”,人却不能堂而皇之的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没有人会公开宣称自己脆弱。

我们拒绝面对脆弱的自己,自欺欺人地认为脆弱和自己无关,把自己封闭起来,无视内心的焦虑,只是“坚强地”硬撑着。

脆弱是人类灵魂的内在特质,如果我们拒绝面对脆弱的自己,就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全面否定脆弱的存在,忽视内心的焦虑,自欺欺人地认为脆弱和自己无关,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冷酷无情;

另一种是放任自己接受各种诱惑,悲观的认为脆弱就是一种生存方式。

这种能量积累下来,会使人陷入一种痛苦的深渊,任凭绝望侵入心灵,他们会放弃一切希望,拒绝任何改变。

这两种态度都为我们展示了脆弱的阴暗面,不敢直视脆弱的本性,会使我们失去排解脆弱的重要渠道,使我们无法从中汲取生命的力量。

而有阴暗的地方也会有光明,脆弱同样如此。

不要耻于内心所谓的脆弱,不要和本不存在的完美相比较,不要惧怕脆弱。

相反,要尊重多样性,尊重个体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不断的自我质疑和自我发现,将脆弱变成力量的源泉,开发自我疗愈的能力,以入世的态度肯定自己的自由。

只有洞悉脆弱的光明面和阴暗面,才能真正超越脆弱,完成自我实现。

正视真实的自己,
改变会如阳光一样穿透脆弱

认识自己,从来都是最难的。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真实的自我。

我们要学会直面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欲望。

因为欲望是深藏于人们内心最深切的渴望,是成功的原动力。它能激发一个人生命中的所有潜能,能促使我们接触自己的本真,发现真实的自己。

书中讲到了里夏尔,他上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很好,毕业以后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符合所学领域理想专业人士的标准,是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是他的心里却一直隐隐有一些不满足,这个不满足来源于他青少年时期就一直怀揣的一个愿望:参与帮助他人的公益活动。

不满是欲望的表现形式,不满足感开启了欲望的大门,正是由于内心的不满,推动着我们去行动。

行动,就是背叛某样既有的东西,就是要质疑旧的选择,质疑走过的路,同时也使得我们正视自己的脆弱。

人生中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不是那些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物质,而是让人一想起来,就感到热血沸腾、激情四溢的事情,这种热情可以让人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里夏尔从心底里一直在为自己的这个愿望而努力。渐渐的,开始还不成型的心愿变成了能够清晰勾勒的愿景蓝图。他接受了一些培训,参加了一些研修班,做了一些实习。这些大大的满足了他的兴趣,大大的丰富了他的人生。

虽然离开自己既定的路,前往另一条前景不明的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他从没后悔过,因为他现在是以真正的自我而活着;因为生命之所以有感动,是因为真实。

我们的人生中时常会面临选择,做出选择去改变的困难使我们在许多行动中畏首畏尾。

我们害怕离开熟知的领域,迈向未知的天地。这使我们失去了生活的趣味和活力,但如果不选择、不行动,我们恐怕会抱憾终身!

尼采的名言“成为你自己”是说,生命的历程实际上是一段觉醒的旅程,旨在释放我们身上的某种东西,让它表达出来,展露于外,与我们的存在相一致。

找回自己的内心,将内在的欲望推向外界,引向未来,赐予用来行动通向世界的翅膀,它是我们生命的力量。

正视自己的敏感,享受与众不同的人生

脆弱的人多敏感、内向,这是许多脆弱个体的共性。

其实,敏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特质:他们谦虚,谨慎,遇事习惯“三思而后行”;他们直觉力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嗅觉,能够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问题;他们工作努力,做事条理分明,也更容易反省过去、思考未来……

这些丰富的特质都是非常珍贵的,它使我们与众不同。

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接受自己的脆弱,试着重视自己的敏感,不要只把它当做一种异样的情绪。

脆弱之人善于发现和包容细微差别,学会利用自己对世界的敏感触角,来丰富自己,让自已变得强大。

书中提到亚力克西,为了逃离紧张繁忙、激动人心却耗费精力的生活,他每年都需要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独处一周。在这一周内,他过着原始的生活,不带任何日常通信工具,不和任何人的联系。让自己完全放松,不做任何事情,除了冥想、思考。

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他也是有点焦虑、不安,有点不知所措。但现在他可以毫无顾虑的前往,甚至期待这一时候,期待它带来的巨大收获。他需要借助这一周来使自己重回生活的舞台。

我们需要恢复自己身上的某种东西,由于无休止的奔波,我们已经失去了这个东西。

我们需要时不时停下脚步,思考人生,欣赏大自然,看一处风景,一个繁星闪闪的夜晚,一片海,或者什么也不做。

我们常常谈论速度,谈论事情的紧急,谈论写的满满当当的行程簿。这让我们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性,进入到一个无序的状态。

我们的身体需要节奏的变化,就像交响乐一样,快和慢完美的相互补充。

我们要学会找到自己的时间,找回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不再要求自己即时应对别人的请求,要学会退让,等待时机,多多自省,思索自己与周围事物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把握和提升自我。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说:“人好像彩绘玻璃窗,当外面有阳光时,玻璃窗看起来闪闪发亮;然而一旦黑夜来临,只有从里面发光,它们真正的美才会显露出来。”只有从内心做出的改变,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我们在觉醒的道路上遇见脆弱的自己,从而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节奏,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在看清自己的前提下进行思考和探索,在细小微妙之处构建自我。

感谢我们的敏感,感谢我们拥有的多面性,既可以让我们顺从本心,从本性中提取积极的、有活力的一面;同时也能让我们坦然面对本性中的弱点。

所谓成长,就是在脆弱中不断重生。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敢于脆弱》读后感:脆弱的力量,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更多 (0)